網友也許只是路過,也許是無意闖入,也許是被關鍵字導入,總之能在雲端相見,不管是舊識還是新知,終究是一種緣份。這種緣份能因緣聚會,就值得珍惜稱謝。至於所提供的資訊,有用也好,沒用也好,只要不造成誤用,而形成負擔就好。
部落格瀏覽次數突破百萬,對老殘而言結果並不重要,因為它是個概數,不具任何價值,然而其過程所歷經的心理轉折,生活態度的改變,對新工具使用的調適,學習面向的更動,及價值觀的調整等等,在在皆影響到人生黃昏的景觀。其間的變動有些是順性而為,有些是產生天差地別的變化,是好是壞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它已成為生活的一部份。
學習電腦是晚年才接觸,最大困擾是鍵盤的使用,往往用一小時打不到幾個字,一指神功是最大的阻力,也是挫折感的來源,幾乎想放棄,曾誓言拒絕學習。所幸電腦可下載影音,這項功能抓住我的視聽需求,從陸、韓的歷史劇到日本的大和劇,使電腦與我的生活拉近了距離。
近期電腦「觸控功能」的研發,辨識能力強大的手寫輸入法,幾乎解決了打字恐懼的陰影,一片觸控面板,使我又回到手寫稿件的習慣,而且改稿又方便,讓寫網誌又變回到原始熟悉的手工活。
coogle強大的搜索引擎解決我對類書的需求,類書本是中國古代的工具書,如〈清、阮元〉「經籍篡詁」,而最有名最大部的當推〈清、陳夢雷、蔣廷錫編〉「古今圖書集成」,當代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研究所,建立「漢及以前全部傳世文獻電腦化資料庫」皆是。今古的差異在於「關鍵字」查詢,當代因係運用電腦資料庫,透過軟體程式設計,可達到古籍逐字索引的目的,對於古籍研究者是一大福音。
當今我們生活所以方便,就是因為資訊廣深而且快速,除了有強大的搜索引擎之外,就是使用端願意投入更多的心力寫網誌,取之於網路,回饋於網路,形成一種善性循環。
工具的改變,往往影響生活態度。對電腦的使用,從初期拒絕的態度,因使用工具的演進,在生活上轉而對電腦的依賴,如此巨大的轉變,是始料不及的。
伏爾泰說:「何謂美?詢之雄蛤蟆,必答曰『雌蛤蟆是也』。」美到底是人類天生的特殊性能,還是後天與事物接觸,受到刺激而感到美好的學習,應該沒有定論,但人類有美的感覺及需求,應是能接受的共識。
人如何把心中感到美的認知表達出來?老殘採用以鏡頭來詮釋美的感覺。攝影可以是情緒的宣洩,走過足跡的記錄,也可以是人生的回憶。但年齡到某種高度,視力會有老花、散光的困擾,如何對焦變成為一種挑戰;手的穩定度,也是生理必然的變化。這些生理因素幾乎讓我放棄攝影的嗜好,所幸有數位相機的出現,因有自動對焦及防震的功能,幾乎克服了我的困擾。由於攝影工具的改變,得以重拾往日的興趣。
「你多久沒看過星星月亮」?這是對當今忙與盲,最佳的反思及寫照。美好的事物並不必然在遠方,但一定是留給有時間、有耐性,懂得欣賞的人。往往最美好的事物就在你身邊,常經人提醒後才感受到它的存在,能隨手記錄下來留給自已,同時也分享給別人。因有雲端廣大的記憶体可資儲存,不必因想分享而形成硬塞的尷尬,資訊儲存只留給需要的人自行取閱。
改變別人難,要改變自己更難;老頑固,越老越頑固,是一種老化現象。如從人類心理的內化過程來看,對一件事情看一遍、想一遍、在寫一遍,如此內化自已,所建構出來的象牙塔,可是心靈最堅實的寶壘,自己想摧毀它都覺得困難重重,何況別人想介入改變它,那就更別說了。除非不斷學習新知,不斷重新思考,不斷調整自己的價值觀,來更新建構思想体系,以融入新社會,否則社會不會為你而改變,甚至遭社會進化巨輪所遺棄。
要強迫自己學習新知的方法,就是勤於寫網誌。要寫就得先要有主題,繼之蒐集資料,融化吸收後表達出來。如對動、植物的觀察,雖非自己的專業,就本著寫報告的態度,輔以照片表達出自已的看法,久而久之發現生活周遭內容如此豐富,一草一木皆有其玄機,孩提好奇的本性就自然流露出來,即可延緩心智的老化,又可歸樸反真。
周易一書有言是「無字天書」,由於歷朝諸賢的詮釋,對一般人而言反成「有字天書」。雖然有今注今譯,但要深入經藏的本旨,往往因各家詮釋的面向不同,形成越解釋越模糊。會模糊的徵結點,是在於缺少系統性的理論建構。周易會被列為玄書,自有其迷人之處,於是本著「一字不解不讀下字,一句不解不讀下句」的古訓,做起「讀易劄記」,由於要明辨其字本義及衍伸義,還要廣涉各家的說法,析義折中,心思投入,不得旁鶩,沒想到最大的收獲竟然是「心定」與「心靜」。
「電腦網路」是個運用工具,是現在的一種社會現象,不可能迥避它,否則被甩開的不是電腦網路,而是自己賴以生存的「社會網絡」。舉凡事物最基本的,皆有正反思考的兩個面向,如何不深陷網路,活用網路,尋求資訊,明辨資訊,運用資訊,理應是面對「電腦網路」最首要的思辨課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