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0日 星期六

今夕何夕?老殘感懷時局二則!

一則:

黃埔軍校校旗沒膽不敢改,國民党党旗没資格改,要改國旗要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第六條規定:「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如果要全面更改國旗涉及修憲,須有出席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之同意才能成案,嗣經全體立委3/4出席討論,出席委員中的3/4同意,才能送出立法院、交由公民投票複決。涉及修憲大動扞格,以目前民進党無膽,也缺乏實力,可見是來亂的。如果僅就局部更改,青天白日中「白日」的定義不明,要如何折騰依據國旗法規定,那僅是「內政部」的權限而已,民進党為何配合時代,大張其鼓提到立法院喧囂?無它,為萊猪、空污、兩岸、防疫、疫苗、、等颓政放煙硝遮醜,民進党起乩的路數,數十年如一日以貫之。

二則:

肛篩是現代醫學的檢驗方式,常見用來檢測樣本中的病毒、病菌或寄生蟲,肛篩是否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效,疾病管制局防疫醫師羅一鈞表示:「病毒在肛門存在的時間可能會比呼吸道中更久」,若言中國肛篩有待觀察,應屬合理。陳時中將肛篩視同屁篩,是一種傲慢無視醫學倫理,不知是何校何糸所畢業

肛,大腸端,肛門也。是生理器官之一。屁,腸道產生但從肛門突然排出的臭氣。是生理現象之一。如此說文解字肛篩與屁篩,不同於理明矣。時中,你要氣死以往教你的國文老師呀!

屁字,也常用來罵人或指斥别人,作為或行文用語的荒謬。時中呀!你不認同中國肛篩,也不要因仇中反中,動怒斥責屁檢,不僅厮文掃地,也把台灣醫療界需要用肛檢的醫師一起辱罵陪髒。衛福部長,已不適格,應知所進退。

2021年1月29日 星期五

腰痠多年 傳統療法沒效 椎間盤突出 開刀解決

                    

             腰痠背痛常令人困擾,引發原因很多,輕則可能是肌肉拉傷、嚴重恐是腫瘤引起。圖/123RF

2021-01-29 聯合報 /健康版  文● 黃聰哲╱雲縣西螺

回顧腰痠噩夢始自40歲那年,剛開始没那麼嚴重,請人按摩也就輕易度過,但時隔不久又復發,接著推拿、整脊、針炙樣樣皆試過,丹、膏、丸、散也一一嘗過。

沒想到要看神經外科

經朋友介紹改看復健科,透過X光診斷是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採拉腰牽引治療,經過長時間治療,仍然時好時壞,因病發時間過度密集,復健科醫師建議轉神經外科診治。

對個人而言,神經外科是個很陌生的科別。為何不是看骨科而是神經外科?可能因脊髓神經密布,當然找神經外科治療較為專業,而且顧名思義,神經外科就是以外科手術的方法來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所以凡是神經系統的疾病能夠經由手術改善或痊癒的,都是神經外科的醫療領域。

天生骨骼成長不全

脊髓開刀,直覺上不是小事,雖説治標又治本,但内心總有一絲絲被治成活標本的不安。自忖何妨先就近試試,接受檢查、看看結果、聽聽醫療計畫,病人有知的權利,更有選擇的權利,不是嗎?

經醫師做核磁共振(MRI)檢查後,約診看報告,診斷是第五節腰椎(L5)椎弓斷裂,這是天生骨骼成長不全所造成的缺損,而且L4L5有鬆脫的現象,不會自行癒合,同時影響L4L5S(薦椎),因壓迫神經,所以腰部痠痛。

沒有癱瘓風險才動刀

治療方法是開刀將L4L5S以活動式固釘桿連結固定,經風險評估,手術位置在第四腰椎以下,不會傷及脊髓神經,没有術後下肢癱瘓的風險,當下即刻決定接受手術。

手術後試著翻動身體,説也奇怪,腰部痠痛全然不見了,僅剩傷口疼痛,躺了病床七天,繫上束腰已能上下樓梯,行走自如,不禁感嘆是醫師神技乎?抑是神經科學堂奥乎。

※專業觀點

腰痠背痛原因 可從3面向辨別

2021-01-29 00:20 聯合報 / 整理╱記者陳雨鑫

腰痠背痛常令人困擾,引發原因很多,輕則可能是肌肉拉傷、嚴重恐是腫瘤引起。多數引發腰痠背痛的原因較輕微,也使民眾容易忽略,常先尋求按摩、復健、中醫治療,有時可能延誤最佳就醫時間。

腰痠背痛原因,可以從三大面向辨別:疼痛時間、部位、調整姿勢後的狀態。

腰部是由肌肉、韌帶、肌腱、骨骼組織而成,一般年輕人的腰痠背痛多與肌肉拉傷有關,屬急性肌肉痠痛,可先自行觀察二到三天。

許多民眾久坐、滑手機、同一姿勢維持太久,因此腰痠,也是肌肉拉傷引起,建議先改善不良姿勢,再觀察數天。姿勢不良引起的腰痠,初期可能只是肌肉拉傷,久而久之,力量轉移到肌腱、韌帶,最後就可能轉至骨骼,骨骼長期承受重力,極可能發生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引發腰痠,疼痛常超過三個月,即使吃藥也不會改善,當運用腰部力量時,明顯感受疼痛。但另外有一種情況是,平時不會感受疼痛,直到平躺,腰部明顯不適,疼痛不已,此時得懷疑是脊椎腫瘤引起的腰痛。

 

一般腰痠休息後,疼痛明顯改善,就不需就醫,但必須改善姿勢並強化核心肌群;疼痛超過三個月,或痛到難以忍受,可至神經外科就診,經由檢查確認引發疼痛的原因與位置,通常先給予藥物、復健等保守治療,無法改善才會手術治療。

脊椎手術現在皆採微創手術,過去常有民眾害怕開刀,目前手術技術進步,以前開四到五個關節才能改善的疾病,僅需要開一到兩個關節即可,而且住院時間平均僅需三到四天。建議不要害怕就醫,由醫師評估治療方針。

諮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林建和


2021年1月27日 星期三

小英牛轉乾坤 靠抗疫、兩岸

2021-01-28 聯合報 文/ 黃聰哲
歲末了,撣塵掃房貼春聯,象徵除舊布新,歲次辛丑年,生肖屬牛,這是以生靈與神格相結合,所建構的十二生肖動物意象,吉牛就常為春聯所引用。
春聯具祈福辟邪民俗意象,可增加喜慶氣氛。小英「牛轉乾坤」吉聯,除賀年祈福外,站在總統高度,似乎尚有對時局的看法、願景和承諾,應非僅贈送百姓貼心酸應景。
「牛轉乾坤」,據總統府表示扭、牛因諧音而互用,所以扭轉就成牛轉。乾坤本指天地,後引申為局勢,意謂由逆勢轉為順勢,從根本上改變整個局面。台灣有何逆境待扭轉?如何扭轉?執政者心態應如何待之?
先從心態言,「驕傲」一詞是小英執政的流行用語,國軍「穿軍服,我驕傲!」事實上軍紀敗壞,軍心渙散,導致國防部加重汰除。防疫指揮官,脚履木屐,身穿花襯衫,高喊「我台灣,我驕傲」得意之情溢於言表,似乎因「嘉玲」常相伴,志得意滿。事實上,疫情戰役的勝利,並非疫情決戰的勝利,指揮官面對部桃醫院疫情嚴峻,臉色凝重,今昔對照反差太大。驕傲是自卑的孿生兄弟,人民對國軍、防疫有自信,自然會將榮譽桂冠送上,何需以驕傲自許。
「靠山」,意謂依恃高官或勢力,必然引出「靠勢」的劣根性。小英高調表示:「我是國軍的靠山」,莫怪工兵群官兵要高揮雙手相送小英,亦步亦趨高唱:「一想到你啊,就讓我快樂!」,和北韓「腳步聲」一曲,無論在畫面上、意境上竟會如此「雷同」。試想小英下台了國軍靠誰,不是要靠國家制度、靠民心支持;政治人物莫操弄,就讓國軍效忠中華民國吧!
次從扭轉逆勢言,新冠疫情正熾,抗疫首重疫苗購買,向誰買?何時有?都不知道。購買疫苗似乎比軍購還神祕,軍購小英可以不懼對岸而大內宣,唯獨疫苗不知受何方壓力而靜默,國外多國開打,唯獨台灣尚在小英阿中錦囊中,何故?
病毒,才是我們共同敵人,確立目標方不會虛耗火力,圍剿諤諤之士,浪費府院黨及側翼心力。在策略上,應是可兵棋推演討論,以科學為依據,廣開言路,隨時檢討,推演出最佳方案,最忌視異議如病毒盲目攻擊。在用兵上,全責在指揮官,首要以疫苗保護醫護防疫尖兵,殲敵要先知敵在何方,擴大採檢讓病毒無從匿蹤。
環顧時局,想掌握未來,一定要了解西太平洋。兩岸關係從緊張到惡化,甚而影響美國利益,華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評估,中美關係最可能發生爭端地點是台灣,對美國衝擊與影響也最大,其級别被列在「中度機率」、「高衝擊」首位。近年來中共機艦不斷侵擾我西南海域,使中美在西太平洋衝突日益升高。拜登不會任衝突惡化,美中遲早要恢復對話,先期作業當然先促使兩岸對話,故坎伯呼籲兩岸恢復對話,美國當然不會介入。小英若想主動扭轉局勢,勢必抛棄兩國論與台獨主張,精選特殊角色交流對話。如仍反中仇中,輕則淪為棋子美中共管,重則兵戎相見。
「牛轉乾坤」的精諦,非坐享鴻福,而在於牛歲是否甘為孺子牛。



2021年1月24日 星期日

彈指一别數十秋,同窗歡聚語不休。

同窗四載 相聚在復興崗上

年少青澀 語不多

春秋交替 四十八載

昔日青絲 今皆白髮苦追憶

大耋聚首 語不休


2021年1月21日 星期四

【歷史風華】 重慶市的古往今來

人間福報 2021.01.21 文/黃聰哲

唐代詩人李白有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蜀道如走陸路,沿途存在著高峻的山峰,顯得突兀、險峻、崎嶇,李白形容「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如走水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中亂流如電,虎嘯猿啼,令人淚沾裳。在險惡環境中隱藏著美感,也只有蜀道及長江三峽,留給後世文人詩詞歌賦的題材。現今從台北直飛重慶,僅要三小時,雖然交通便捷,卻少了過去克服困頓生活的成就感。
巴、渝是重慶的古名。巴,古國名,位於今湖北、四川、貴州一帶,曾參與周武王伐紂,因巴人以勇猛、善戰而著稱;渝,是因嘉陵江流經,故名為渝州。巴渝文化是指巴族在大川大山中所淬鍊出男人堅韌豪邁,驍勇不屈,女人柔情似水又英氣勃勃的精神。最具代表的是縴夫在巫山,千里川江上,航道彎曲狹窄,淺灘急流中,在號子指揮下,拉縴航行,那種與自然拚搏的生活精神,早已成為巴蜀人的精神基因。
從地理環境的認識,在抗戰時期,以其易守難攻的地形而被視為戰略要地;而重慶農業資源豐富,生長多種各類植物,主要是水稻、玉米、小麥、紅薯四大類,尤以水稻居首,除了種植業,尚有畜牧業及漁業,有如此豐饒的物產,被定為「陪都」就不意外了。現代的重慶因產業內移,已經發展成輕、重工業及金融中心,成為大陸的直轄市。此外,重慶有三大特色:
重慶是「山城」:因依山建築,有的房屋地基後半段在山形幽深的堪岩上,前半段則以兩根圓柱支撐,為少見的建築景觀。在交通工具上,不見腳踏車,機車很少,轎車是主要交通工具;長年處於濃霧之中,而被戲稱重慶人只知上下左右,而不知東西南北。
重慶是「霧都」:重慶因地處盆地東南邊緣,又有長江以及嘉陵江匯合,所以形成雲輕霧重且多雨的氣候。
重慶是「火爐」:夏長酷熱,尤其在夏季最高平均溫在攝氏三十五度以上,酷熱難耐,到重慶旅遊宜選在春秋兩季。
現今重慶的市街充滿現代感,如國泰藝術中心,外型似插滿巨型筷子,俗稱「重慶筷子樓」。建材以鋼構為主,中國傳統的建築技術為工法,色調以紅黑為主,紅色是傳統的東方紅(絳色),黑色調為炭黑,兩者視覺反差極強,有傳統古色古香的元素,又有後現代奔放的空間感,筷子則是從華人飲食生活中所抽離的文化印象。
重慶地處大江大山中,所蘊育的巴渝文化,從古至今,仍可感受其韌性與活力。

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寒冬憶秋雲

 「青冷」,表示天氣冷冽,是老一輩的閩南語用詞,中南部很常聽得到。以前年輕感受不到位。最近幾波寒流來襲,平地可冷到1.5℃接近冰點,頭戴呢絨帽,脖圍針織圍巾,身穿寒地大棉襖,手帶皮手套,脚穿長襪,再加套口罩,還是感到冷,而且那種冷是從脚底板往上竄升,透過骨髓直逼腦門的冷法,「青冷」一詞就感受深刻了。

說也奇怪以前在初春到北欧、瑞士、加拿大,冰天雪地也没感覺那麽冷,甚至在加拿大還敢在室外泡湯,美稱為冰火九重天。有人稱歐美大陸的冷叫乾冷,而台灣四面環海的冷叫冷,也許就是所謂的「青冷」。

「何處有清爽,心靜自然涼。」全台凍番藷,何處有温暖,心憶秋雲自然爽?














2021年1月6日 星期三

【文化瑣談】 牛載牛耕牛迎春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2021.01.07 文/黃聰哲

西元二○二一年歲次辛丑年,生肖屬牛,五行中辛屬金,民間俗稱「金牛年」。牛與人類的關係密切,從過去的出土文物中,可知牛在新石器時代已出現。甲骨文的「牛」字有兩組字形,其一,有如牛身側面之描摹;其二,為牛首豎角之形,有「V」形鼻狀,及側出一對尖角,字形由繁到簡,可以看出文字的演變,進而推演出牡、牝等字形及「牢」字,「牢」字,帶有以欄圈畜養牛羊之意。
據唐杜佑《古史考》記載:「黃帝作車,至少昊始駕牛。」可知遠在黃帝時期,已知駕牛的技術。而《山海經》載:「後稷播百谷。稷之孫曰叔均,始作牛耕。」叔均始作牛耕,應當是夏朝初年的事情,然不為疑古學者接受。
後來在商墓出土了青銅犁,當代學術界支持牛耕始於殷商時期,伺後又從山西渾源晉墓出土戰國牛尊,牛戴鼻環,從此有牛、有犁、有鼻環,才算奠定農耕的完整條件。
《莊子.秋水》:「何謂天?何謂人?北海若曰: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穿牛鼻,是謂人。」戰國時期發現給牛穿鼻的技術,使農耕更臻成熟,生活文明演進有其次第,應可推論精耕細作的農耕文化,奠基於戰國時期。
《左傳》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在古代是一件大事,殷人登牛以祭鬼神,到了周朝「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一般來說,使用太牢(為中國古代祭祀使用的犧牲物,只有天子可以使用)的情況,只有在天子祭祀上帝、配帝、五帝、日月時才能使用,為了馴養出純美好牛,周朝特設牛人一職「掌養國之公牛,以待國之政令。」到了春秋時期,因天子勢弱,諸侯勢強,一些諸侯也越制使用。
自唐宋以來,詩人對牛的吟詠豐富,表達情感深厚,且具多層審美闡發意蘊。如「牛羊不戀山,只戀山中草」、「老翁牽牛飲溪水」,樸實描述牛吃草飲水的田園美景,由此引出「犢兒狂走先過浦,卻立長鳴待其母」,流露出子母牛情深。次從田園景象轉入人牛關係,牧童「牛上唱歌牛下坐,夜歸還向牛邊臥」,再到人與牛的情感,「長年牧牛百不憂,但恐輸租賣我牛」。
接著從人牛關係,衍生出對牛的憐惜,如「草繩穿鼻繫柴扉,殘喘無人問是非」、「不辭羸病臥殘陽」,不禁引發出「羸羸老牯牛,默默數春秋,田裡禾苗壯,一步一點頭」,對老牛、病牛打從內心底深處的感慨。
最後唐代白居易以一首〈官牛〉:「右丞相,馬蹄蹋沙雖淨潔,牛領牽車欲流血……」借牛諷諫時政。
到了宋朝,把牧牛引喻成牧心,牧心如牧牛,將初始的農耕文化,轉入深層心性素養的提升。如宋代黃庭堅〈畫牧牛贊〉:「鼻之柔也,以繩牧之。心之柔也,以道牧之。」引喻牛以繩牧之,人心以道牧之。宋朝禪宗大師廓庵師遠的〈十牛圖頌〉,則以牧牛的十個階段,比喻人修行的十個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