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5日 星期六

國軍防疫突破口,形成信心危機大破口!


        今年國軍真是多事之秋,令人民感到國安動盪不安,年初「黑鷹」直升機撞山頭,罹難官士軍種以空軍為多,懲處失職亦以空軍為主,元月十四日全國下半旗悼念,國防部嚴部長痛失袍澤落寞哀戚的身影令人動容,舉國以軍人為榮,終究典型在夙昔。

        事隔約兩個月,海軍敦睦艦隊爆發新冠肺炎疫情,震驚全國,磐石軍艦短短數天內已造成確診數廿九位,在台灣算是最毒的軍艦,又因病毒屬境外還是本土,一時半刻專業說不清礎,成為奇幻病毒之旅。

        情勢緊迫國防部長嚴德發不得不舉行記者會,除向國人道歉之外,信誓旦旦敦睦之旅是由海軍計畫,報國防部核定,嗣經記者追問,才承認於軍事會報向三軍統帥報告,小英總统表示尊重。並宣布將艦隊指揮部指揮官高嘉濱中將、敦睦支隊長陳道輝少將調離現職,靜待調查,企圖止血。未料民意譁然,並引發海軍基層官士兵生公憤,認為國防部乃至政府高層,拿幹部當「祭旗」,官兵「一面看一面氣得發抖」,連飆罵五次「部長,您好噁心!」,「今夜,你看見海軍在淌血嗎?」,「其實您親手拔掉的是海軍的士氣」。

        「戴口罩也遮不住您的政治味」,如此沉痛的控訴, 磐石軍艦所造成的不僅是病毒的突破口,更可怕的恐怕已造成國軍「三信心」危機大破口,試問面對「零負評好長官」與「噁心的部長」如何選擇信仰?敦睦艦隊官兵足跡及召回點幾乎「遍布全台」,因而官兵被獵巫,形成國防部敬軍文宣主軸「穿軍服我驕傲」,卻因病毒的詭異性及傳染性,造成人民「你穿軍服我害怕」的心理,如此氛圍令官兵如何自信,連帶軍眷遭受歧視,當今之計惟有將軍人軍眷普篩建立自信心及公信力,才會赢得人民的信任。

        敦睦艦隊,從一九五三年成立以來,歷經六十七年從未間斷,順立完成海官各年班遠洋訓練及軍事外交目的。到二0一七年首度由小英總統親自到場送行,二0二0年小英親自到場豎起双拇指親迎。如果說小英不知僅由國防部核定,那就是僭越職分,可能引發政治風暴,然經小英公開道歉,顯然已概括承受,間接默認權力出自統帥拍板定案。何況艦隊自帛琉駛離,將近廿天迷踪,原來是参加「海強」的年度戰術總驗收,敦睦支隊也被納編參與演習,如此具有正當性辛苦的任務,被綠營政治人物操作神秘化,部長未能第一時間說明,基層官士兵生怎能不委曲氣結。

        「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小英公開道歉雖然知錯應屬政治責任,但有錯道歉的三軍統帥「要求國軍徹底檢討防疫作為,國防部調查小組應釐清過程,坦誠以對」是否合宜?試想有錯的可能上至國防部長、参謀總長海軍司令,由國防部組成行政調查小組,豈非球員兼裁判,是否能昭公信。且因國防部資料的不周延,對外說法不斷被更正甚而遭質疑造假之嫌,如果因此造成兵力折損,「國防布」的布條,要繼續蓋嗎?小英是否居於良知要將「國防布」的布條自己綁回,這就是歷史的弔詭。揆諸情理,為求公正應由第三方醫療科學專業組調查小組介入調查,方可召公信,因國防部屢遭打嘴,豈可厚顏自許滾動式檢討調查,証據到那裡就辦到那裡。

        豈曰無罩,軍人日前每天十人僅用一罩,夜郎自大自詡防疫模範生。「夫兵猶火也」,玩火不怕回燒?帶兵在於帶心,願「與子同袍」,必然會報以「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其核心連結就在三信心。

2020年4月21日 星期二

簡化口罩實名制, 中小學生不必由學校代為販售。


        衛福部與教育部研議,中小學生的口罩由學校代為販售,在疫情災難當下及順時中的氛圍,衛福部的提議,教育部實在很難推辭,家長團體在「減輕家長負擔」的觀念下當然樂得支持,反觀教師團體在人力的局限及行政壓力下,實在感到困擾,非不為也。
        防災及救災物資發放,在「救災防治法」本來就有一套現存行政体系可遵循,即縣(市)、鄉鎮區、村里可配套發放,然因防疫物資缺乏恐生弊端,改由實名制以健保卡向藥局領取,嗣因全國有240家健保藥局因人力、體力和健康等因素造成不堪負荷,而退出口罩實名制業務工作,促使口罩實名制進化到新制3.0版,可向超商領取,此種發放方式結合科技及通路,曾獲國際讚譽,何以現在又走回頭路要求學校發放。
        口罩因属防疫戰略物資,其價格完全由中央訂定統一價格,藥局在共體時艱下,完全無利可圖,在原有營業量下,想要多聘顧人員勢必虧本,怨言滋生,終非長久之計。居於考慮分散販賣量,因此政府開個方便門,企圖將中小學生的口罩由學校代為販售,一方面行政系統易於指揮,又有免費勞工可使用,想的還真如意,然引發教育團体反彈,令教師大嘆:「別把學校當便利超商,老師當藥師」,揆諸教師難處何在?
        國小公立師生比13.21  ,私立是19.06;國中公立師生比是12.47私立是14.93,如果扣除行政人員,師生比就是一位導師要面對全班,與家長僅面對自家寶貝的困難度,是顯而易見的現象,人力困境此其一。
        「老師兩周發一次也不至於帶來負擔」,問題癥結就在於此,推估在疫情零確診下或許可行,如遇有兩位師生臨時通報得疫,迫使學校緊急宣佈停課十四天,口罩要如何發放?是導師親送學生家,還是由家長持健保卡到校領取,不是將原本簡單的課题,將其複雜化,此其二。
        由學校販賣口罩所滋生的交易行為涉及藥師法、遺失、汙損等問題難解。尤其口罩的運送,如果不能當日到貨即刻發放,儲貨所產生的安全問題,給單純的校園帶來太大壓力,此其三。
        口罩即然屬於防疫戰略物資,於理應由衛福部循衛生系統控管分發,方法如下:
一、堅持賡續以健保卡實名制分發:以台灣健保普及性,不僅公平而且缺漏少,尚且可檢視少數健保遺落人員,因居於公衛原則,可資謀求補救,以防感染缺口迴捲疫情。
二、加大發放數量:本由每週二片,進入到每兩週九片,在量能允許下可考慮每月十八片,總數量不變,但因時程延長,擁擠度必然疏緩。
三、從共体時艱到共創雙贏:不管借由通路或藥局購買,皆收七元的代售費,以每月七元的費用,民眾的接受度應不致遭到太大的反彈。
四、化被動為主動:簡化四大超商的事務機操作的手續,將插入健保卡預購或續購設定成所謂傻瓜按鍵,後續程序由事務機設定程式處理。
五、綿密服務網:對偏鄉無四大超商或藥局者,或失能獨居老人,可邀請村里長巡迥服務。
        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國中小學教師要負責宣導教育及傳染病監控防治等事項,如遇有失能家庭,在由學校針對學生主動介入申領分發口罩事宜。

2020年4月15日 星期三

華航機身改名,是假議題。

我國捐贈多國口罩,因華航機身上的「China Airlines」(中華航空)及梅花圖樣,有綠營立委質疑會因此讓不少國外民眾以為口罩是中國送的而被「躺著收割」,所以要改名,這是民進党執政總要起乩的假議題。事實上,整箱口罩不僅有國旗,,有台灣logo設計還有Taiwan Can Help(台灣能幫忙),連口罩右下角也不放過,讓友邦被贈者帶上口罩,有一個小型台灣圖,搭配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可招搖過市,形成活動看板,如此强迫宣傳,尚感不足可要求被贈者口喊:「感謝台灣!感恩台灣!」。如果這還不夠,好膽就改為Taiwan Republic Airlines(台灣共和國航空),歲次庚子鼠年不要只會吱吱叫!
百姓14天僅能領9片,辛苦排隊,尚且要電鍋蒸口罩,節度使用,否則會被罰,軍隊出兵力支援口罩「國家隊」生產,但平均每天十人才有一片。口罩在疫情當下是「保命」用,怎能為政治目的,作如此粗糙的政冶操作。君視民如草芥,民視君如寇讎;君視兵如糞土,不怕兵猶火可回燒。
口罩外交,重奌在誠,如玩過頭自嗨不知節制,將好棋玩到殘局,被「Errrr(呃)、、、」事小,引發兩爭端,將人民作墊背,那才叫不智。




2020年4月14日 星期二

新冠病毒的防堵戰略及戰術措施比較


    新冠肺炎對人類而言,是一埸無煙硝味的世界級戰爭,最可怕的是共同敵人不知在何方,侵犯的對象不分貴賤、性别、種族、年紀。在未發明特效及疫苗之前,醫療所採取的策略就是症狀洽療,而公衛所採取的戰略就是防堵。

    境外防堵戰略,就是將病毒防堵於國境之外,防疫措施在於「入出境旅客的健康監視與管制」以及「完備國內疫情監控體系」,藉以防止外來傳染病的入侵。台灣對大陸台胞及歐美返國旅客態度有别,管制寬鬆不一,如果沒有小明事件,因涉及人道主義,被國際譽為「防疫模範生」,至目前疫情狀况,應實至名歸。是否值得世界各國借鏡,因疫情的差異,病毒延燒的程度,能全盤移植師法的國家應不多,但綜合性的原則當有其参考價值。

    境內防堵決戰戰略,就是在境外防堵失去先機,或本土疫情導至社區感染大爆發,病毒早已在國境之內肆虐,諸如中共及韓國。中共對武漢疫情措施,在初期雖有隱瞞疫情的遺憾,但在吹哨者揭開內幕之後,官方採取强烈封城措施,整個政府機器集中,速建火神山及雷神山兩家專門醫院,收治確診患者,由軍方及各省醫護人員馳援,短期間將疫情壓下,的確令人側目,然因社會制度的差異,較難為歐美國家師仿。反觀韓國也是疫情失控國,然其採「擴大檢測」及「科技防疫」的雙管齊下,擴大檢測可儘早治療的積極防疫,科技防疫能完整呈現不同確診者的活動軌跡,迅速使感染者與健康者隔離,使病毒不再擴散。反觀台灣堅持非社區感染,尚在刻花,而韓國已大開大闔,大巧不工,隨著疫情的發展,何去何從,值得執政者慎思。

    防堵新冠肺炎疫情,在戰術上除了檢測、公告及保持社交距離之外,就是勤洗手、戴口罩。外科或醫用口罩,在SARS戰疫經驗後理應列為戰略物資,宜分為「戰略儲備」及「戰術儲備」。「戰略儲備」,應由衛生福利部編列預算購置儲備,以因應大規模緊急疫情爆發時所需;「戰術儲備」,由第一線緊急救護機構購置、管理及保存,方不致於臨危應變受擎肘。

    疫情當下要不要戴口罩?對府院而言可是大哉問!其政令可說朝三暮四,首言:健康人不用隨時戴口罩,「除非你生病了」。又言:連捷運、高鐵、火車、公交車這種密閉空間都不必戴口罩,最新說法是:在捷運上,把口罩戴起來吧!事實上,針對新冠肺炎,戴口罩本是最簡單且有效的防堵措施,連國際皆認為台湾民眾戴口罩防疫很值得參考。

    每週需要幾片口罩?從一週三片到兩週九片,人民反應:週休二日就不呼吸了!小英即刻在臉書教訓人民,這是小學生問題,可買口罩數量是增加而不是減少,諷刺的是至今老百姓仍在排隊買口罩。甚至指揮中心於記者會上,公開電鍋乾蒸後重複使用的消毒方法。與昔日主張應每日更換、破損或弄髒應立即更換的說法完全悖離。當不帶口罩有罰則,供給足量的數額,就是政府的義務。

    「協尋千萬口罩」,已道出人民心中對數量分配的疑惑,及流量黑數的不滿。「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人民不反對小英「口罩外交」,但驚聞軍隊出兵力支援口罩「國家隊」生產,但平均每天十人才有一片,這不僅是分配問題,而且是國安問题,軍中各級長官沈默以對,同袍情深何在?風骨何在?小英的口罩外交寧可被「Errrr(呃)」,也要食言「當軍人靠山」的誓言。反思,寧可花大錢向美購買軍備,對區區二元成本的保命口罩,忍心剋扣?


2020年4月3日 星期五

清明掃墓 慎終追遠

「孝」,應是人類共通的語言,「生事之以禮」,禮或許有形式上的差異,但「色難」應是共同的認知。死,重在追遠,故華人有掃墓習俗,而西洋有追思禮拜儀節。
東方華人,尤其儒家特别重視「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綜觀其義,就在慎終追遠,其目的是在收教化效果,冀望民德歸厚。
「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中國傳統有四大祭祖節日,即除夕、清明、中元、寒衣。寒衣,是在農曆十月初一,時節適逢降霜,換句話說,時節快變冷了,祭拜祖先送温暖。
庚子年適傳瘟疫,祭之禮容或融通,然「追思」本義不可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