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台獨不適合兩岸局勢發展,一國兩制更不適合台灣民情。

       分離主義的產生,最常見的是出於對不當政治壓力,及經濟分配不均所產生的反感。要根本解決分離主義有其難度,但要使其不形成風氣,就要從政治壓力及經濟不均去疏壓,如果反其道而行,增加政經壓力,那就如同打氣般,越打壓越澎脹,終致不可收拾
        台獨運動在台灣早期是抵抗日本的接收,及日本殖民高壓統治,而主張獨立。1949年謝雪紅在台灣推動共產主義革命,主張脫離國民黨的政權統治,也主張台獨。黨外及民進黨成立初期,仍然以反對中國國民黨及政權為主,主張建立台灣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1996年總統直選,中共飛彈威嚇,終於激發出「兩國論」、「一邊一國」、「正名」、「制憲」等一系列台灣獨立運動。甚且民進黨發展出一套競選策略,即「倡言台獨↑中共跳腳↑民族悲情↑收割選票」。2000年中共改弦易張,採用懷柔策略,倡言兩岸一家親,在政治上尊重台灣人民當家作主的心願,在經濟上採讓利措施,逼得民進黨對內有廢台獨黨綱的聲浪,對外民進黨蔡英文主席也表示,「兩岸關係維持和平穩定發展,是各界共同的目標。」使兩岸發展出難得一見的和平氣氛,然而2014年初的太陽花學運,反中、仇中及學生台獨背景,令中共呀異,讓習進平感受到「台灣年輕人『去中國化』史觀思維,對兩岸和平發展有很大傷害。」在兩岸和平發展中,學運應屬小插曲,如果將其上綱到是兩岸發展的威脅或阻力,而嚴肅重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無異是對獨派及民進黨打氣,好讓民進黨在下一次選舉收割。
        邊沁的功利主義,最重要的核心觀念是在求得最大公約數。現在台灣政治氛圍,是主張維持現狀,堅持自由民主體制是台灣的核心價值,兩岸「不統、不獨、不武」才是目前台灣社會的最大公約數。台灣反對台獨,是在反對台獨份子摧毀憲政,想建立台灣共和國,是在保衛中華民國的主權,而非想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統治。相信統派的思維,也是想維護中華民國的憲政体制下來研究統合問題,而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下談統一。因此,只要有一絲「兩岸一家親」的觀念,或者尚存「但我們追求的,不僅是形式上統一,更是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統一。」的想法就不該排除「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而大談「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就香港而言,港民對一國兩制的態度,香港大學民調指出,港人對香港前途、「一國兩制」信心負面比例,分別達48%56%;有高達1/5的受訪港人考慮移民。進而從觀察中可看出,中國對香港一國兩制有新的詮釋「一個中國」,香港是行政特區,權力來自中國政府的授予,所以才有「可以不愛黨,但不可以反黨」的論調,及喬曉陽對選香港特首的主張「行政長官人選必須是愛國愛港人士的立場是堅定不移的,與中央對抗的人不能當特首是一條底線。」這種一國兩制的想法,與台灣目前總統直選,愛國與否由民意來決定,完全是天壤之別,如何讓台灣人民樂意接受。中共應知道台灣民眾對於一國兩制素無好感,對於兩岸排除中華民國而大談統一更缺乏興趣。
        對於習近平所言「同時,台灣同胞也需要更多瞭解和理解大陸十三億同胞的感受和心態,尊重大陸同胞的選擇和追求。」與日前陸國台辦發言人範麗青說「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必須由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共同決定。」換句話說,兩岸前途是由大陸十三億人及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共同決定,這種說法不是霸淩,就是吃人豆腐,完全沒有所謂「尊重」的氛圍。台灣人民想當家作主的強烈意識,完全是借選舉制度來展現,台灣的前途何去何從,是由台灣人民來作主,個人不主張分離主義,終究台獨是一條走不通的道路,但試圖以量變來達到質變的目的,不是低估台灣人民的智慧,就是霸權主義在作祟。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兩岸問題強悍的態度,在沒有特有的時機與氛,於事完全無補,甚至恐傷及最近兩岸對和平的努力。持平而論「去中國化」思維,是傷害兩岸關係,但「去中華民國化」的論述,更傷兩岸的統合。試想,緊握權力的雙手還能容得下什麼?如果將大不列顛國協,對愛爾蘭的包容態度,與中共對中華民國的態度,我們就可以深切体會兩岸宜何去?何從?
        包容與疏解壓力是處理分離主義的不二法門,如果不從兩岸共存的雙邊利益去思考,而僅從誰統誰的單邊思考,是一種你我不並存的紅海策略,對兩岸關係是一種倒退,是一種悲劇型的思維,也將是歷史的罪人。如何從兩岸去構想一個框架,包容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共存共榮,才是兩岸和平發展的正道。
附錄稿文本:
台獨不通 一國兩制更不合民情
【聯合報╱黃聰哲/自由業(雲縣西螺)】      2014.09.29 02:14 am

分離主義的產生,最常見的是出於對不當政治壓力,及經濟分配不均所產生的反感。要根本解決分離主義有其難度,但要使其不形成風氣,就要從政治壓力及經濟不均去疏壓,如果反其道而行,增加政經壓力,那就如同打氣般,越打壓越膨脹,終致不可收拾。
黨外及民進黨成立初期,是以反對中國國民黨及政權為主,主張建立台灣共和國。一九九六年總統直選,中共飛彈威嚇,終於激發出「兩國論」、「一邊一國」、「正名」、「制憲」等一系列台獨運動。甚且民進黨發展出一套競選策略,即「倡言台獨中共跳腳民族悲情收割選票」。
○○八年後中共改採懷柔策略,倡言兩岸一家親,在政治上尊重台灣人民當家作主的心願,在經濟上採讓利措施,逼得民進黨對內有廢台獨黨綱的聲浪,使兩岸發展出難得一見的和平氣氛。
然而今年的太陽花學運,反中、仇中及學生台獨背景,令中共訝異,讓習近平感受到「台灣年輕人『去中國化』史觀思維,對兩岸和平發展有很大傷害。」在兩岸和平發展中,學運應屬小插曲,如果將其上綱到是兩岸發展的威脅,而嚴肅重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無異是對獨派及民進黨打氣,好讓民進黨在下一次選舉收割。
現在台灣政治氛圍,是主張維持現狀,堅持自由民主體制是台灣的核心價值,兩岸「不統、不獨、不武」才是目前台灣社會的最大公約數。台灣反對台獨,是在反對台獨分子摧毀憲政,是在保衛中華民國的主權,而非想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統治。因此,只要有一絲「兩岸一家親」的觀念,或者尚存追求「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統一」的想法,就不該排除「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而來大談「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中國對香港「一國兩制」有新的詮釋,香港是行政特區,權力來自中國政府的授予,所以才有「可以不愛黨,但不可以反黨」的論調。這種一國兩制的想法,與台灣目前總統直選,愛國與否由民意來決定,完全是天壤之別,如何讓台灣人民樂意接受?中共應知道台灣民眾對於一國兩制素無好感,對於兩岸排除中華民國而大談統一更缺乏興趣。
對於習近平所言「台灣同胞也需要更多瞭解和理解大陸十三億同胞的感受和心態,尊重大陸同胞的選擇和追求。」與日前陸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說「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必須由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共同決定。」換句話說,兩岸前途是由大陸十三億人及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共同決定,這種說法完全沒有「尊重」的氛圍。台灣人民想當家作主的強烈意識,完全是藉選舉制度來展現,台灣的前途何去何從,是由台灣人民來作主。
個人不主張分離主義,終究台獨是一條走不通的道路。但習近平強悍的態度於事完全無補,甚至恐傷及最近兩岸對和平的努力。「去中國化」思維,是傷害兩岸關係,但「去中華民國化」的論述,更傷兩岸的統合。
包容與疏解壓力是處理分離主義的不二法門,如果不從兩岸共存的雙邊利益去思考,而僅從誰統誰的單邊思考,對兩岸關係是一種倒退,是一種悲劇型的思維,也將是歷史的罪人。如何從兩岸去構想一個框架,包容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共存共榮,才是兩岸和平發展的正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