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到台南、北門、井仔腳觀賞黑腹燕鷗,不知道鳥兒要到終昏時刻才會回來,只有待在河堤前的庙宇欣賞這片鹽田。约莫下午三奌時刻有村婦用木製耙具,採用人工耙鹽及挑鹽,而非機械採收,刹時一幅鹽村收成圖即刻呈現眼前,不知從何處飛來的候鳥從眼前飛掠而过,映襯出一幅絶美的鹽田印象。
由於好奇便趨近與鹽民嗑牙,鹽民介紹其製鹽過程,是利用渠道將海水引至大蒸發池,待濃度增加後,打開閥門讓水流至小蒸發池,最後才將水流到結晶池,鹽粒慢慢由滷水中析出後,即可開始收鹽。
從廟旁的村道,有位村婦挑著擔子,拉開嗓門高喊:「吃點心啦!」老殘識趣的緩步走開,卻被熱情的村婦拉著「逗陣來用啦!」老殘紅著臉再三婉辭稱謝,村婦急忙介紹「庄脚所在没啥好東西,這款紅燒小隻鹹水吳郭魚,是鹽田內土生土長的,保証在外面吃不到。」此時此刻在推辭恐遭誤解,就從她手中接過一碗熱藤藤的清粥,並挾一隻紅燒鹹水吳郭魚,小隻吳郭魚雖然肉少刺多,但是那種鲜甜甘美的滋味,一入口就從双頰回流到舌尖,挑戰著味蕾,那種印象是定格的,至今回憶起來尚感鲜活。從村民嘴角的笑意,才發覺已經挟了五條紅燒小隻鹹水吳郭魚,實在有奌不好意思,熟令自已貪嘴。太陽已經西斜了,趕忙稱謝帶著村民的熱情去賞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