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黨在國會是多數黨,握有完整的執政權力,本可大有作為,但執政六年下來,馬政府弱化到只剩下中央執政的權力,還要面對綠營的地方政府的包圍:國民黨黨主席弱到只有傾聽民意,尚且要面對弱勢的中央政權,及強勢揚言要「走自已的路」黨內的立院黨團;國民黨立委諸公虛驕的身段,己弱化到要兄弟登山各自努力,面臨地方民意的壓力,拒絕作執政團隊的橡皮圖章。這種1+2<3的政治格局如何了得?
環顧馬總統執政以來的國策及改革,並無重大缺失,從隱定的經濟成長率而言,「福國」有之,但人民實質薪資所得倒退,讓百姓對「利民」無感。就以最受好評的兩岸政策,所謂和平紅利及中共的讓利,也讓百姓無感而被操縱成圖利財團。尤其重大改革措施,不是開大車加速急轉彎,令人驚心動魄罵聲連連,就是受阻即刻妥協,不僅使改革的美意打折,反受「無能」的指責。
民主政治執政者的權力來自人民,所以說民意可載舟亦可覆舟。以「我們準備好了」打動民心,人民可以充份賦予權力,當人民對「利民」無感,當然也會以選票的權力重責修理。所謂「民意」有時失之空泛,有時容易為有心人所操控,甚至令人誤解名嘴就是民意的代表。其實不然,在資汛匯流時代,大數據在專業人士的分柝下,從最大公約數評選,應可窺出民意的取向。如能心存「民之所欲,常在我心」應該就不會背離民意太遠。
能從千絲萬縷的民意中,縷出數條重大利民興革事件,集府、院、黨的力量全力以赴,使人民有感。則總統、黨主席、國民黨立院黨團三者,逐步實現「跟人民站在一起」的政見得以實現,發揮1+2>3的力量,或可阻止骨牌效應的發生,向人民展現在政治上雖暫時「跛鴨」,但面對民利所需絕不可忽視「勇腳馬」的存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