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

笠竿見影/西螺大橋觀光文化節

      西螺鎮以水稻、蔬菜等農産聞名,早期簑衣、斗笠是家家戶戶必備的東西,現在簑衣、斗笠變成是一種懷舊,有時也是遊子的一道鄉愁。
      西螺大橋觀光文化節以「笠竿見影」為主題,將一百頂縷空的斗笠作為藝術空間設計,使西螺的農業文化特色表現的淋漓盡致。
      斗笠是一種以竹子編成的寬大帽子,圓錐形呈斗狀,是將成熟竹子劈成薄片用以作為胎骨,台灣早期因地取材,再附上一層層的竹葉,並使用綿線固定成型。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漁歌子)可見斗笠是遮陽擋斜風細雨的用品,斗笠由於輕便好用,就成農民隨身攜帶,不管天晴下雨,都戴在頭上,形成農家樂的一道風景。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斗笠不僅農民喜歡用,漁民也視為家常用具,君不見漁村蓑笠與竹筏相輝映。
      由於斗笠、蓑衣具有實用價值,早期民生必備,無形中就柔入中國文化。「何簑何笠」(詩經、小雅)何古韻通荷,意思是指披戴著蓑衣與斗笠,目的是要去放牧。
      一頂斗笠農、漁、牧皆需要,文人也不例外,至於把斗笠美化成詩,當推唐朝劉長卿的詩句:「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送靈澈)他肩上背著斗笠,披掛著滿身的斜陽,獨自一個人歸向遠方的青山。那種夕陽餘暉中獨自走向萬水千山的形象,是如此孤獨,卻又如此灑脫,這是一種心靈的唯美。
      「一抹斜陽,笠竿見影」十月底假日適逢西螺大橋觀光文化節,有您分享最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