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6日 星期五

文人對狗狗的詩意情懷(中)

    犬以前都是過著群體狩獵生活,狩獵要驅趕獵物, 利用集體的力量來獲得食物。最終發展成只要會動會跑會走的東西,就會引發體內狩獵的天性,去追遂吠叫。神經質的狗兒會因為一點風吹草動而吠叫,反之個性穩重的狗,只有在防禦對方的時候才汪汪示警。「可憐白犬子,閒吠遠行人」﹙姚合﹚「何事曉來吠一聲,有人採汲門前井。」﹙宋、呂微之﹚不僅對遠行人、陌生人,甚至有個風吹草動,都會引起驚疑吠叫。「缺月來照屋角時,西家狗吠東家疑。」﹙  梅堯臣﹚古云:「蜀犬吠日」,焉知冷冷月光也會讓狗兒機靈打顫,對月嗥吠一陣,可道盡犬的神經質。又如「碧花紅尾小仙犬,閑吠五雲嗔客來。」﹙唐、曹唐﹚如果對陌生的客人,就會產生極高的防衛心理及行為,甚至「無端咬著親情客,不得紅絲毯上眠。」﹙唐、薛濤﹚因無來由錯咬了客人,便受到主人冷落的對待。

    人類對狗吠,還真愛恨兩樣情。「一客逢吠狗,無箠制狗狂。一客叱狗吠,一客言狗良。良狗豈妄吠,好言已莫詳。言乃仁之趨,叱乃義所當。趨仁不顧義,非是助狗猖。吾今不疑仁,仁義嗟何妨。」﹙  梅堯臣﹚有人遇狗妄吠,認為是遇悪犬,苦無短木棍遏止。有人叱喝狗吠,然而有人確認為良犬可愛。好惡之間完全繫乎一念,忽焉生出一番「狗吠仁義論」。是「良犬趨仁」?抑是「惡狗無道」?終究是好事者喋喋不休。狺狺犬吠尚關乎「仁義」等微言大義,梅堯臣在此對好辯者幽上一默,大概比狗可笑的應是那些不講究馴犬技巧,而太計較的人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