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占筮者的寶典-古易經之十履卦

占筮者的寶典-古易經之十履卦
〈1〉虎尾〈2〉,不咥人〈3〉,亨。 
(帛) 禮:     禮虎尾,不真人,亨。
(竹)此卦残缺  

注釋】
1履:卦名。今本作履,帛本作禮。
說文云:「履,足所依也。引申之訓踐。如君子所履是也。又引申之訓祿,詩福履綏之。又引申之訓禮。履禮為疊韻。」《註》履,祿。綏,安也。
爾雅·釋言:「履,禮也。」《註》禮可以履行也。
釋名:「履,飾足以爲禮也。」
經典釋文:「履,利尺反,禮也。」
程傳云:「履,踐也。藉也。履物為踐,履于物為藉。」「履,人所履之道也。」
朱熹曰:「有所躡而進之義也。」
李簡曰:「履,禮也。行之以和,故能進退履眾剛而不見傷。『禮之用和為貴』,其是之謂乎?」
胡炳文曰:「《程傳》訓履為踐為藉,以上下論也。《本義》云:『所躡而進』,以前后論也。」
梁寅曰:「履者踐履也。人之於禮,亦踐行其天理者,故履為禮也。」又曰:「以是觀之,人之踐履卑遜,何往而不享乎?然和非阿容也,說非佞媚也。」
王申子注曰:「履,行也。故曰:『履不處也。』」意謂履卦之綜卦為大畜,畜意為止,履意當為行。
王船山云:「凡彖先自言卦名,後乃繫之以象占之辭,此徒連虎尾為句,則卦名履者省文也。」意思是說易例是每卦先有其卦名,然後繫以卦詞,履卦因卦名與卦辭第一字同其辭,所以省略。
本作禮,履禮為疊韻,可以通假。如果以義理來解釋,說文云:「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禮,其字本義,是事神祭祀的儀式,其引申義為理,即合乎天理之事。有言禮是一種儀式,一種法則,而履是踐履是一種行為。子日:「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儒家已把理、禮、履三者合一。
綜合上述所引,卦有幾個特點:
一、履卦的基本精神在於行,因繼畜止之後當行,故言履不處止。
二、履卦的規範在於禮,要如君子所履,行之以和,以正道天理為履之依規,所以見剛而不傷。
三、履若以前後論,要輕步跟隨行走;若以上下論,要藉在於上。
四、履的態度要保持誡慎恐懼,但絕非阿容佞媚,畏畏葸葸。
五、履卦是憂患之卦,故卦辭即以履虎尾示意。
2〉、履虎尾:
虎,說文云:「山獸之君。从虍,虎足象人足。象形。凡虎之屬皆从虎。」其字本義,是謂剛猛之獸,其引申之義為威武凶猛。
全句意謂,輕步行走在虎的尾巴之後,要小心謹慎,如踏它的踋跡進退。 
3〉、不咥人:今本作咥,帛本作真。咥字古音在定紐質部,真字在章紐真部,二字聲紐同為舌音,韻部陽入對轉,可假借。
《說文》咥,大笑也。《玉篇》,齧也。《集韻》咥,齧堅貌。
經典釋文:「咥,直結反,齧也。馬云:『齕』。」
全句意謂,不咬人。

【卦辭大意】:玩占遇此卦則亨通,並取象說明輕步行走在虎的尾巴之後,要小心謹慎如踏它的踋跡進退,老虎就不致於咬人。

初九:素履〈1〉,往無咎。
(帛)初九,錯禮,往  无咎。

注釋】:素履:今本作素履,帛本作錯禮。素、錯二字古同在鐸部,可通假借。
說文:「白緻繒也。取其澤也。」《釋名》:「素,朴素也。已織則供用,不復加巧飾也。」《禮·雜記》:「純以素。《註》素,生帛也。」字本義就是没有染色的丝绸。其引申義,《博雅》:「素,本也。」本者,始也。素字在此是副詞,修飾履字,有預先、謀事之先的涵意,
素履:處履之始而用質素。意謂以樸素坦白的態度,慎始遠謀,摒棄華麗的裝飾來踐履行事

辭大意】:玩占遇此前往無災咎,並取象以樸素坦白的態度行事,來說明無災咎的因素。

二:履道坦坦〈1〉,幽人貞吉〈2〉
(帛)九二,禮道亶亶,幽人貞吉。

注釋】:
〈1〉履道坦坦:今本作坦坦,帛本作亶亶。坦、亶兩字古韻皆在元部,從旦得聲,可通假借。說文:「坦,安也。」如論語曰:「君子坦蕩蕩。」其字本義平而寬廣
《廣雅》:「坦坦平也。全句意謂,所履之道平坦。
〈2〉幽人幽人的詮釋有兩種,一謂幽隱之人,即隱士。一謂為幽繄之人,即囚犯
a、謂幽隱之人:
《說文》隱也。段注:「從山猶隱從阜取遮蔽之意。的字本義,就是遮蔽。如《禮記》:「退隱;潛藏。幽居而不淫。」而幽人,就是幽隱之人;隱士。或謂幽居之士。所以 孔穎達 疏:幽人貞吉者,既無險難,故在幽隱之人守正得吉。
b、謂幽繄之人
《荀子·王霸》:「公侯失禮則幽。」又《尸子》:「文王幽於羑里」。楊倞注:「囚也。」,幽作囚解那是引申義。那幽人則為受拘繫之人,所以《周易述》:「幽人,幽繫之人。俗謂高士為幽人,非也。」。俞曲園群經平議曰:「幽人,為幽繄之人。」
c、案
在周易中有提到幽字的共下列十條:
、九二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困、九二象曰:『「入於幽谷」,幽不明也。
歸妹、九二曰:「眇能視,利幽人之貞。
歸妹、九二象曰:「『利幽人之貞』,末變常也。」
豐、九四象曰:「『日中見斗』,幽不明也。」
繫辭傳:「是故知幽明之故、「無有遠近幽深」、「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
說卦:幽贊於神明而生蓍
綜上所引,幽字絕大多數指幽隱而言,唯獨履卦及歸妹卦有「幽人」二字。
、九二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歸妹、九二象曰:「『利幽人之貞』,末變常也。」
文中所謂「中不自亂也」及「末變常也」皆為誡辭,當然是針對幽繄之人而言。若以卦象而言,履卦及歸妹卦下卦皆多兌,兌為口舌,九二在口舌之中又剛居陰位,當以幽繄之人解之為宜。

辭大意】:玩占遇此幽繄之人的貞問是吉。並取象所履之道平坦,無凶險,只要守正,順坦道而行當作吉論。此爻或有引喻文王幽於羑里之事,應可化險為宜。

六三:眇能視〈1〉,跛能履〈2〉,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于大君〈3〉
(帛)六三,能視,跛能利。禮虎尾,真人,兇;武人迵于大君。 

注釋】
〈1〉眇能視:今本作眇,帛本作。古少、小不分,疑同字。

說文一目小也。一目小,是其字本義“一目失明”,一目失明則自然比正常之目要小。《谷梁傳·成西元年》:“季孫行父禿,晉郤克眇,衛孫良夫跛,曹公子手僂,同時而聘于齊。”以上兩例“眇”字都用為“一目失明”之意。
段玉裁注小目也。各本作一目小也誤。今依易釋文正。履六三:『眇能視。虞翻曰:「離目不正兊爲小故眇而視。方言曰:「眇,小也。
《釋名》曰:「目匡陷急曰眇。眇,小也。《正韻》:「偏盲也。
綜上所述,眇的字本義為「一目小或「一目失明各有堅持,但釋為視力不好,應為通說。
又引伸爲微妙之義說文無妙字眇卽妙也。
周易:「眇萬物而爲言。陸機賦:「眇衆慮而爲言。皆今之妙字也。
李鼎祚周易集解,將能作而,案能、而二字古通用。作而字似較通順。
眇能視全句意謂:視力不好,而勉強視物。
〈2〉跛能履:今本作履,帛本作利。履、利韻母同脂部,韻同可假借。
說文曰:「行不正也。從足皮聲。一曰足排之。《篇海》足偏廢。《易·履卦》跛能履。《禮·問喪》跛者不踴。《正韻》偏任也。《禮·曲禮》立毋跛。《註》跛,偏也。
又《禮器》有司跛倚以臨祭。《註》偏任爲跛,依物爲倚。
綜上所引,可知跛的字本義腿或腳有毛病
《北史·魏紀三·孝文帝》云:「路見跛眇,停駕親問,賜衣食,複終身。
《韓詩外傳》卷三云:「 太平之時,無瘖、   、跛、眇、尪、蹇、侏儒、折短。
值得注意的是上引兩段典籍中“眇”都與“跛”相連提及,與禮運大同篇的「廢疾者」應同義。
跛能履,全句意謂,腳有毛病的人勉強而行。
〈3〉武人于大君:今本作為,帛本作迵。
武人:是謂武士,軍人。《詩·漸漸之石》:「武人東征箋:武人,將率也。《禮記·月令》:「賞軍帥武人於朝注:武人,謂環人之屬有勇力者。
(今本幫助;佑助 。如《詩·大雅·鳧鷖》:「福祿來為。」《論語、述而:「夫子為衛君乎?」其中為字即有助的涵意。
(帛本
說文解字迵,迭也。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迵,此複舉字之未刪者。迭也。迭當作
玉篇云:「迵,通達水倉公傳曰:「臣意診其脈曰迵風裴曰:「迵音洞。言洞徹入四肢。
《揚子·太玄經》:「中冥獨達,迵迵不屈。」注:「迵,通也。中心冥冥,獨達於事,故通而不盡也。」”範望注:“迵,通也;屈,盡也。中心冥冥,獨達於事,故通而不盡也。《廣韻》:『過也《史記·倉公傳》診其脈迵風。《註》言風洞徹五臟也。
綜上所引,可知「迵可作達、通達及過解。
「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
「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
「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
「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
「變而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
「剛柔者,立本者也;變者,趨時者也」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以上從周易所引,其中今本通字,在帛本皆用迵字。可知以通字來解釋迵,較為恰當。至於今本乾坤二卦有「用九」及「用六」,在帛本乾坤二卦有「迵九」及「迵六」,以通字釋義亦可通。「迵九」,是指通六爻皆為純九;「迵六」,是指通六爻皆為純六。
劉淇助字辨略曰:「于猶其也。」
大君,天子大君如春秋之五伯、七國之秦皇也
武人于大君:其義理有二說。
a、李光地、周易折中:
王申子曰:「若不顧強弱,勇猛直前,惟武人用之以有為於大君之事則可。」李光地曰:「蓋三非大君之位,且為於兩字語氣亦不順也。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即此句之意。』」
b、惠棟、周易述:
惠棟注曰:「三失位變成乾,乾為武人,應在上乾為大君,故武人為於大君。外傳曰:『武人不亂』。」並引楚語曰:「天事武」(其全文為「天事武,地事文,民事忠信。」注曰:「乾為天,乾稱剛健,故武。」
韋昭:「乾稱剛健,故武。乾為人、為武,故為武人。」
說卦曰:「乾為君」,故乾為大君,是為於大君也。俗說謂:「三為大君,非是。
楝認為六三為武人,上九是大君,六三應上九,故稱武人助於大君,而不是世俗所解的,六三以武為亂,想據己為大君。還特別引晉語曰:「『武人不亂』引之者,證武人非三也。
c、愚見:
本爻斷占辭是「凶」,至於凶己有取象「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做充份的說明,何以還在斷占辭「凶」,後面在來一段「武人于大君」。個人認為這種行文方式有點類似但書,如前面所述雖凶,但如武人爲大君之事,捨命從王事則可

辭大意】:玩占遇此凶,並取象說明,讓視力不好勉強視物腳有毛病勉強而行的人,履於虎尾之後,毫無憂患意識,當為虎所齧咬,故凶。但如武人爲大君之事,捨命從王事則可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 
(帛)九四,禮虎尾,朔朔,終吉。

注釋】:
愬愬:今本作愬愬,帛本作朔朔。
 愬《韻會》驚懼謂之愬。《集韻》或作虩。亦作覤。恐懼也。《唐韻》山責切,音摵。虎驚貌。《玉篇》蠅虎蟲。

說文注:「《易》:履虎尾虩虩。恐懼。一曰蠅虎也。
段注:「易:『履虎尾虩虩。』履九四爻辭,今易虩虩作愬愬。釋文曰:『愬愬,子夏傳云恐懼貌。』馬本作虩虩。云恐懼也。說文同。按震卦辭。震來虩虩。馬云。恐懼貌。鄭同馬。鄭用費易。許用孟易。而字同義同也。虩虩,二字今補。恐懼也。巳上引易而釋之。一曰蠅虎也。崔豹曰。蠅虎蠅狐也。形似蜘蛛而色灰白。善捕蠅。一名蠅蝗。一名蠅豹。从虎。按此篆下先引經者。以虎尾說字之从虎也。聲。許逆切。古音在五部。故易一作愬也。
按:虩從虎,履虎尾而驚懼,馬本及說文皆作虩,應為正字。愬與虩同聲假借,說文認為塑為訴之重文,其意告也,虩為正字愬為假借。
朔:
字本義,是農曆每月初一。引申義,開始、最初。禮記.禮運:「治其麻絲,以為布帛,以
養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從其朔。」
說文曰:「月一日始蘇也。」
段注:「月一日始蘇也。晦者,月盡也。盡而蘇矣。樂記注曰:『更息曰蘇。息,止也。生也。止而生矣。引伸爲凡始之偁。北方曰朔方。亦始之義也。朔方始萬物者也。」
鄧球柏云:「月晦盡復明謂之朔,人惊慌而復醒謂之蘇,朔之為言明也,清也。人遇難而不懼,歷險而不驚,頭腦清醒謂之朔朔。」
綜上所引,愬愬與虩虩為正假之別而己,帛本朔朔與今本,形近意亦可通。
辭大意】:玩占遇此終吉,期間雖有波折,終究是吉。並取象說明,跟在虎尾後面,雖令人恐懼,但能心懷憂患,悈防備終歸是吉。

九五:夬履,貞厲。 
(帛)九五,夬禮,貞厲。

注釋】:
夬履:說文注曰:「分決也。从又,象決形易彖傳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夬者,決行也,在行事上須審度時勢,夬決而行,然而履卦是憂患之卦,其卦的核心意義是『禮之用和為貴』『所躡而進』,如果當機立斷,末能方方面面思考周慮,而行,那就危厲了。

辭大意】:玩占遇此所貞問之事危厲,並以夬履取象說明。


上九:視履考祥〈1〉,其旋〈2〉元吉。
 (帛)尚九,視禮,巧。亓睘元吉。

注釋】:
〈1〉視履考祥:今本作考祥,帛本作

老也。凡言壽考者,此字之本義也。引伸義,爲成也。
考,成也。亦言槁也,槁于義爲成,凡五材,膠漆陶冶皮革,乾槁乃成也。《易·蠱卦》曰:「有子考無咎。
巧:
說文曰:「巧,技也。」其字本義,是技藝高明、精巧
《釋名、釋言語》:「巧,考也。」巧、考古通。

說文解字福也。一云善。」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凡統言則災亦謂之祥。析言則善者謂之祥。
又凡吉凶之兆皆曰祥。《徐鉉曰》:「祥,詳也。天欲降以禍福,先以吉凶之兆詳審告悟之也。
又通詳。《史記·自序》云:「隂陽之術大祥。」。
翔:
其字本義,是翅膀平直不動盤旋地飛翔。其引申義 通詳,意謂詳盡
亦可通祥,就是善、吉利意思。
《易·豐》曰:「豐其屋天際翔也。」又如《論衡·是應》曰:「翔風起,甘露降。
綜上所言:考、巧古通用;祥、詳古亦通用;祥、兩字義可通。全句意謂:審視所踐履之道,考察吉凶禍福的徵兆。
〈2其旋:今本作旋,帛本作睘古韻韻母,同屬元部義同。《小爾雅》曰:「還也。《字林》曰:「回也。」即回視其履。
辭大意】:玩占遇此表示,若能反觀之,則可體察其「視履考祥」的經驗而得元吉。


踐履不遵禮、不循理,那賺在多錢,也只能與醫師分享,開發在多的土地,終要一片一片的填回去,創造在高的GDP,還是要一分一毫的吐回去。(感時)

占辭分析之十履卦
 
 
 
         
      
     
履卦

;履虎尾,不咥人〈取象〉


初九
往無咎。
素履〈取象〉


九二
幽人貞吉
履道坦坦〈取象〉


六三
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取象〉
武人為于大君。〈舉事譬喻〉


九四
終吉
履虎尾,愬愬〈取象〉


九五
貞厲
夬履〈取象〉


上九
其旋元吉
視履考祥〈取象〉
〔說明〕:全卦以事取象輔助說明斷占吉凶,唯六三武人為于大君,舉事譬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