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8日 星期四

銀髮歲月背著相機,也是一種暮年的浪漫!

     一本泛黃的畢業紀念册,已歷經半個世紀之久,它典藏著我過往的青春記憶。雖屆耋耄之年,偶爾帶著老花眼鏡,與孫女翻找老爺爺青春的容貌,瞧小孫訝異的表情,是一種弄孫的温情。但自己總是特别留意師長的題寫文字,從字裡行間可體會師長的教誨。

    「不飲盗泉之水  不息惡木之蔭」是 聶發喜的贈言,典出晉、陸機《猛虎行》:「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蔭。」引喻為人要清高有骨氣,堅守節操,不污其行,其文意與鳳凰非露水不飲,非梧桐不棲的典故相輝映。

    君子,自古就賦予了道德的含義,歷代儒客文人以君子之道自勉作為行為規範。君子是英雄的基本素養,這應是聶副教育長的期勉的目的。

    「比興」,是中國古典詩歌創作所採用的表現手法,「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俗稱比喻,「興」則藉助其他事物為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吟詠的內容,以動植物作比興,有文獻記載應始於遠古的《詩經》。「花之君子」,花是草木花的總稱,而君子是理想人格道德的通稱,兩者本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而文人將花的神形透過內心感受,比興成君子的人格特色而傳頌後世。上述盗泉與惡木,是採隱喻的手法,想表達的也是君子基本修為。

    春蘭、夏荷、秋菊、冬梅,還有四季常青竹,是花中諸君子,夏荷出污泥而不染當然也是君子。在台灣一年四季皆有花可賞,花美能入眼,花香能入鼻,如果不能入心,容易流於到此一遊打個卡,花開花謝明年再相逢。凡物首觀其生,次賞其形,進而審其神韻,終會其意境。要心領花精神,首在瞭解花的成長過程,進而從各角度光線欣賞花姿,惟神韻、意境較為主觀,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其言其意,宜自行領悟。

    一方花卉為一方人美,受美的心理刺激,如何宣洩表達,由於筆拙不能畫又不善於形容,背個相機如實表達,似乎是比較方便的選擇,看它個幾十回,照個十幾張,最後選個一兩張,自己欣賞自己美,將照相和賞花結合,從慢中體會生活的美感,這也是暮年心性修養的細活。

    若想兼得賞梅、嘗梅兩相美,有人問何處去?必然遙指信義鄉。路過鹿谷農會,先買包烏龍梅或紫蘇梅解饞。走累走餓了,信義鄉果農私家菜「烏骨雞梅」餐,雞是梅園放山雞,以梅醬調理,酸中帶甘,還隱含雞肉的鮮甜味,遙望窗外,梅花盛開似如雪,山巒雲霧抹輕紗。

     「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傾斜)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清.龔自珍)這是自古梅譜畫梅常見的梅姿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宋.林逋)詩中有畫,詩畫本一體,「山園小梅」枝椏橫斜,水月相襯,又以「疏影」、「暗香」寫梅,形神兼備,可說曲盡梅之風姿,日後只要提及二詞,就讓人聯想到梅花,成了千古絕唱。

    綜觀梅花,花色在「潔」,體態在「曲」,神韻在「清」,文士將梅花的形象特徵,就以文學藝術的手法,在中國文化中一路鋪陳而成。如何將梅姿、梅韻,具有中國古典特色,呈現在鏡頭前,而表達在照片上,應是可以努力的方向。至於「冰作骨,玉為容」及「更無花態度,全是雪精神」(宋.辛棄疾)在台灣亞熱帶氣候,較難欣賞到梅花凌霜傲雪的精神。

    從信義鄉北回會經過竹山,還真竹林滿山,是台灣竹子的故鄉。沿151號道,經鹿谷、溪頭、杉林溪,到處可看到竹子的踪跡。若時值仲夏,歇個脚享受一下,竹里招風滿搧涼。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不俗又不瘦,竹筍燜爌肉。往溪頭的山路,有餐廳就在山谷溪流畔,如餐桌選在室外,可餐美食配山水。「竹筍爌肉」,是此地的招牌菜,爌肉燜竹荀,竹荀借三層肉的油脂,使新荀更滑順軟嫩,爌肉借荀提香去油腻,兩者相得益彰。

    竹是禾草類植物,莖為木質,竹竿長且空心,被喻為「竹解心虛即我師」,有節被比興為有節骨乃堅,地下根莖攀附力強。「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竹石畫作題詩,詩中無一竹字,卻將竹的柔韌彈性,不畏強風的特色,描述的淋漓盡致。通常攝影作品中,常以蒼翠來表現竹的色彩,若將相機置於根部向上仰照,可表達千竿萬竿長拂天的竹印象。

    蘭,國香。極言其香冠於一國,在中國文學史上,常以花香比興成君子德馨。有一種香叫幽香,蘭生幽谷,若有春風發送,四遠聞馨香,然著意尋香又不香。國蘭的姿態美,葉片要疏密有致,以挺立為美。開花之後,能一枝獨秀最好,否則,各花之間,也要顧盼呼應,才能顯得端莊素雅。唯洋蘭雖花美,然香味獨缺。

    孤蘭用特寫鏡頭,是一種強而有力的表現手法,可表達一枝冷艷足壓群芳的氣埸。蝴蝶蘭是雲林縣的縣花,但個人喜歡到田尾公路花園,或溪州公園的蘭展。

    春風吹拂百花齊開,諸花競艶,蝶戀花,春色三分,若缺蝴蝶應少一分。紫斑蝶越冬,循國道三號,必經雲林,群蝶亂舞,虎斑蝶夾雜群飛,突棲荔枝花高枝,展開雙趐,專心享受甜美的花蜜,說時遲那時快,架設多時的長鏡頭,即刻入鏡虎斑蝶的雄姿,隨著相機的喀嚓聲,內心私自竊笑,我抓得住你!

    溽暑難耐,微風飄送,引得荷花摇曳生姿,清香撲鼻。荷姿一莖孤引,亭亭出水,荷葉鮮碧,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若遇池荷跳雨,聚作水銀窩,綠盤擎出與人看,好一個荷趣六月天。

    其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荷塘悦色,是夏天永恆的主題。「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將荷花不染的意境,以取物比德,轉化成深層的文化印象。佛陀拈花微笑,手上所拈的那枝花就是荷花,其禪意似乎基於不染心。拍攝荷花在鏡頭運用上,全景是大部份的偏好,然亦有不少特寫的好作品,甚至有用黑白表達古典的墨荷的意境。

    「寒露之日,菊有黃華。」原來「秋菊」一詞,是指節令的花季,而且越此季節則人間無花事。菊在初春之時生細苗,夏葉舒展,疏密有致,株莖均整,秋霜圓花高懸,花貌豐滿,花色豔麗,花姿優美,秋風吹送散發出一種淡淡的清香。當今菊因品種、地域,及栽培技術的進步,使莖、葉、花各異,味有甘苦之別,花有大小之分,花期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序,然受喜愛則一。唯獨白菊開時難成眠,總是懷思故友情誼。

    在中國文學,因屈原餐菊之落英,及東晋陶淵明採菊而見南山,才將菊提高到文化層次。國道一號員林以南到中沙大橋段,右側有菊農用「電照菊花」法,來抑製花芽分化與發育,以控制開花的時間,是利用日間延長法,便於在非菊花產期賣個好價錢。拍攝菊花個人偏好用自然光線差,將背景黑化,以側光照射,使花朵立體感強,質感及色層較為豐富。

    拍攝花草有個通則,遠觀、近看、品味、構圖、取光再按下快門拍攝。其中品味涵蓋花的生長、形態、神韻、意境,如此或可拍出有質感的作品。花中諸君子,如何透過數位相機,來表達古典文化的印象,這應是道好課題。

    我的照花照草小日子,竟日徘徊倘佯花草之間,默默端詳它千百回,信手按快門,不求佳作僅求凝心靜氣,與花草共伴,同度悠然的寫意生活。有時候感覺背著相機,也是一種暮年的浪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