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3日 星期日

「病毒也有生存的權力」,是沒有智慧的悲憫!

人生,永遠不知明天與意外哪個先來,生死事大,無常迅速,這就體現「諸行無常」的真諦。

台灣幅員不大,疫情撲襲,已面臨退無可退的冏境,況且人口稠密,同体一命,任何一個生命皆不可棄。疫情雖然考驗人性,但災難可鍛造國魂,分歧的社會認知,面對病毒無情,我們没有分裂的本錢,如何分享疫情的資訊、路線、防疫方法,或許可凝結彼此疫後的社會情感。

免疫力,是免疫糸統的功能,一般認知皆從食物來源攝取營養素,來提升或平衡免疫力,但往往忽略免疫力文明的建設和提升,諸如經常運動、排除壓力保持輕鬆,及建設道德、文明的社會和文化,以激發正能量的功能。

「新冠狀病毒是共業」,面對世紀共業,莫驚惶失措,反而應該採取改變業緣的具體行動。「大愛無疆,大道至簡。」人生在世如何面對無常,如何改變業緣?最基本是以慈悲心,互相扶持、鼓勵、祝福,共同面對疫境。

守戒,並非守宗教戒律,而是堅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佈的滚動式的防疫守則。諸如勤洗守、戴口罩、量體溫、睡眠充足、適當運動、戒除不良嗜好、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等。

守定,並非要做到息慮凝心的境界,而是要命,行為就要安定、安穩,非必要去的就不要把自己當傳播鏈到處趴趴走,人多擁擠且空氣較不流通的地方要慎重考慮,諸如阿公店類的場所,眾所周知是病毒的温床。

慈悲,「病毒也有生存的權力」是沒有智慧的悲憫,慈悲就是要善待眾生,利生護生,正知正見,積極樂觀,團結一心。

感恩,防疫並非少數人所能克竟其功,全民防疫要群策群力,然對第一線醫護人员要彰顯其美善,衷心感恩。

病毒誠可怕,會改變我們的生活形態,也許因變種而成一種季節流行性傳染疾病,我們如何學習正面與之相處,摒除臘巫的心態,更忌道德價值觀應套在病患身上,尋求廣篩、隔離、疫苗和特效藥研發。也許在歷史上會記錄,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廿一世紀的一種流行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