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8日 星期五

兩岸交流基礎「九二共識」,名實之辯可休矣!

       真理本來是越辯越明,但如果論辯過程中機巧運用「偷換概念」的辯論技術,往往能收偷樑換柱,顛倒是非的功效,先秦「名家」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論及惠施的「郢有天下」論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是「辯者之徒,飾人之心,易人之意;能勝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辯者之囿也。」(莊子、天下篇)台灣目前政治是非混淆,社會亂源不就是源於政治人物的操作撕裂所致。
         公孫龍是戰國時期平原君的食客,有一天他牽一匹白馬出關被阻,公孫龍便以「白馬非馬」的命題與之辯論,因為馬是「命形」而「白馬」是「命色」,形色不同,守關的人拗不過他,就被公孫龍忽悠過去了。其實白馬是馬,黃馬、黑馬皆是馬,重點在於是否合乎馬的特徵實質内容。關於兩岸交流基礎「九二共識」,李登輝説「根本沒有九二共識」「那是中國人自己創造的,跟我無關。」陳水扁也曾説「翻箱倒櫃」,找不到相關文件。揆諸兩岸交流史,「九二共識」之名是前「陸委會主委」蘇起在2000年4月28日提出,是依據李前總統登輝所主持國統會的會議結論:「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则,但雙方所赋予之涵義有所不同。」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92年對「一個中國」問題及其內涵進行討論所形成之見解及體認的名詞。此基本共識,伺經陳水扁執政承認「新政府願意接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當時陸委會主委蔡英文在立院答詢時亦指出「我們的立場是各自表述一個中國」。現在綠營檯面上的政治人物,還可以用「名」、「實」的概念來詭辯呼攏全民?1991年8月1日國統會結論記錄白紙黑字,已讓政治惡客無所遁形。現在民進黨尚企圖以「馬英久只有日復一日的兩岸牌」及「内政需求」來顧左右而言他。我們要試問,圖謀大位的蔡英文主席「維持兩岸現狀」,是「尊重兩岸過去已經簽署協議和互動歷史」的現狀「概括承受」,還是起草「兩國論」時的現狀,總不能一再「空心」一再「糢糊」,誤判「基礎不牢,地動山摇」是文攻恫嚇之詞。
         據莊子引述,惠施力辯「郢有天下」,郢是楚國的都城,只是天下的一小部分, 惠施卻說它包含了天下。其理由是,郢為「小一」,天下為「大一」,「小一」雖是「大一」的一部分,其實卻包含了整個「一」的要素,無視「小一」與「大一」實力内容的差異,而強辯說「郢有天下」。在「九二共識」中,其核心概念在「一中各表」,對我而言是主張:「『一個中國』應指一九一二年成立迄今之中華民國,其主權及於整個中國,但目前之治權,則僅及於於台澎金馬。」如何不落於「郢有天下」,以小擁大之譏?這必需建立在兩岸互信上,需知「一中各表」不僅是兩岸協商的成果,是歷經2008年3月26日大陸領導人胡錦濤與美國小布希總統通熱線電話,主動提到:「大陸與臺灣應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協商對話,『九二共識』是指雙方都認知只有一個中國,但同意對其有不同的定義」儼然已成為台、美、中三方關係的「共同政治基礎」,而絕非只是「國共關係」。習近平近期亦説:「大陸方面始終把堅持『九二共識』作為同台灣當局和各政黨開展交往的基礎和條件,核心是認同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要把大陸和台灣視為同屬一個中國,大陸必需深切體會「朱習會」朱主席在會中所倡言的中華民國建國史,「中華民國」在兩岸的發展中己迴避不掉,如果惡意排除「中華民國」的存在,不僅兩岸難以和平,必然引發亞洲動盪不安,兩岸如何研究出一個「求同尊異」的政治框架和平共存,才不致流於詭辯欺人。
        「九二共識」之名,己歷經大陸兩任國家主席的詮釋,而且與李前總統登輝主持國統會通過的「一個中國的涵義」,幾乎完全一致,美國也認同「九二共識對台灣有利論」,幾乎成為美、中、台三方的共識,何以還會有人逞口舌翻騰,「辯者之囿」者何?意識型態而已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