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

「吾日三省吾身」/閱讀論語,點評時勢。

        論語是一部記錄春秋時期孔子與弟子,甚至是再傳弟子的言論彙編。曾經是我國高中國文的基本敎材,其中語錄大家耳熟能詳,距今年代久遠,適用性如何?是否有新時代義意的詮釋,能為我所用?
        「吾日三省吾身」本句是出自論言、學而篇,全句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大概意思是説: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業?交友是否守信?知識是否用於實踐?
        曾子十六歲就拜孔子為師,而孔子的孫子孔伋(字子思),又曾是曾子的門人,而子思日後又傳授孟子,就此可窺出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儒學系統。曾子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方法,又曾以「忠恕」之道去應對孔子的「吾道一以貫之」。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
説文:「三,數名。」
阮元數説:「古人簡册繁重,以口耳相傳者多,且以數記言,使百官萬民易誦易記。」
汪中述説:「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上加數字,這數字一般表示動作频率。」
「吾日三省吾身」,是指曾子每日以這三件事來省思本身,亦可言曾子以這三者多次不斷的來省思每件事。省思,當指前思後省,在斷事之前當慎密思考計畫,推事之後當不斷省察檢討,以求精進。
        曾子性情沉靜,不屈從、不苟合,《韓詩外傳》說曾參五十歲時,「齊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晉迎以上卿,皆不應命。」由於曾子不為宦途所拘,所以宋、朱熹解讀這句話是針對「治學之本」而言,是一種修養方法。但我們如果從曾子所著「禮記、大學篇」去探究,或許可看出那是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大學)
        曾子對治國平天下有其一套頗具邏輯的思維,他主張首在修身,然後才能齊家,進而治國平天下。而修身也有其規律,首在正心,其次是誠意,最後在格物致知。窮究事物的道理以獲得知識,這不就是「傳不習乎」的目的;意念發於精誠,不欺人不自欺,這不就是「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的大哉問;使人心歸正以達公正無私,這不就是「為人謀而不忠乎」主敬的功夫。所以曾子所提出的三面鏡子,是集修身、致學、治國的照妖鏡。
        就以阿帕契風波而論,勞乃成中校是該機種留美的種子敎官,專業有成,然而謀事不忠,私自把機密頭盔帶出營區跑趴,並兩度私自帶「貴婦團」登機参訪,藝人李倩蓉PO網曬嬌眩耀,意念不精誠,導致星星梅花掉滿地,讓别有用心人士向軍中長官袍澤潑髒水,若僅學有專長心術不正,其信何?其忠何?
        又如中捷施工枉死命案,為了「還路於民」的民粹觀念,尚在施工中的中捷竟黙拆除圍籬,吊掛鋼樑不交管,施工時間棄午夜,還選個大白天人車最繁忙的時段提前施工,為了讓人民有感,在「愚信」的政術,為了「感、感、感」,於是心一横就「敢、敢、敢」,在不是專業評估判斷下政令乾綱獨断,工程進度就「趕、趕、趕」,人命就在口指之間「咻、咻、咻」的滑入陰曹地府。唉!孔子有言:「好信而不好學,其蔽也賊。」,誠哉斯言。
        再如柯P的「奇幻漂流木」,因民進黨市議員的烏龍暴料,本是拿來做棺木的「台灣亞杉」,卻被誤指為國寶級的檜木,還說什麼「市價超過1千多萬,圖利不法業者」。不相信專業的評估,強指分局長縱放,要「抜掉、抜掉、抜掉」,害該分局長一周内暴廋五公斤,在檢調還其清白後,柯P私下道歉,責人於公堂,道歉於巷弄,台灣的政要官威好大喔!我們要説的是曾子的「傳習」,在今天應詮釋為專業的學習,急診室的敎授級名醫,請不要搶水电工的專業,可知什麼多懂就意謂著什麼都不懂。
        當今是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忙、忙、忙」是普遍的現象,一切求快速「盲、盲、盲」的惡果就如影随形,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一言,以時代詮釋應不限於「忠、信、習」」三件事,也不應是指每日三次省思,而應該是為政者的行為舉止之間要透過大腦多前思後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