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人類之所以為萬物之靈是在於有思想,人有思想故能体會自我的存在,人若沒思想,那與行屍走肉何異?能引發反思的來源有時是對萬物的觀察,有時是外來的刺激,最難能可貴是理性對話,或自我省思。因其可貴,故蒐集記錄。
陳依典有云:有的時候,真的很羨慕你那邊(台灣)無「防火長城」,不像我廣東這邊用個G+都要「偷偷摸摸」地翻牆。要是有機器貓的話,我還真想造個海底電纜,把網線牽到台灣那邊的「中華電信」或香港的電訊,少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so expensive的「區域網」。
老殘反思:人生而自由平等,是一種理想。揆諸現實,不平等不自由的事實,所在俯拾皆是。要想追求絕對的自由及平等,只有在上帝發明的「死亡」情況之下,方得以實現。因為在死亡後,人事間所有的羈絆盡失,得以絕對的自由,神遊太虛;也因為只有死亡,所有人共同要面對,絕無貧富貴賤可以例外,死亡之後軀體皆歸於無,眾生平等。老殘並不鼓勵追求死亡,以達到絕對自由平等的境界。然而人要認知這種現實的缺憾,樂觀面對,雖然生而不能絕對自由,但只求活的自在,生而不能絕對平等,但只求內在知足。
個人有個體認,真自由是屬於內心的,任何防火牆皆防堵不了,內在思維的馳騁,任何体制及人為皆拘限不了,反觀在自由環境下,反被自己的思想及意識型態所拘絆,而爭脫不了自設的枷鎖。有個外在火牆圍堵,反而有奮鬥的目標,被內在思想所自拘,自陷己設的牢房,如溫水煮青蛙而不自知,尚且自鳴得意,亦可悲矣。
馬總統有云:『這次各項年金改革影響非常深遠,軍、公、教、勞等人員加起來超過一千萬人,政府一定要非常嚴肅的、認真的,也非常包容的來看待年金改革問題。照目前年金改革的規劃,至少到民國133年,有三十年的時間都不必太過擔憂。』
老殘反思: 「年金革而當否?革而信否?」
中國傳統思想中認為改革必須建立在「信」、「當」二字,所以易經革卦彖辭說:「己日乃孚,革而信之」因為民情與習常容易,要與適變較為困難。改革之初難免令人難以信服,何況是攸關千萬人退休金縮水,建議要延長實施時間,給退休者調適的空間,因為唯恐退休生活計劃,趕不上年金改革的變化。彖辭又說:「革而當,其悔乃亡」對於勞工得連漲廿三年保費,再降低所得替代率,是否妥當,似乎尚有思辯的空間。年金改革真可安心卅年?數據何在?
撞牆的因素不是速度太快,就是不知轉彎,如同開聯結車,碰到懸崖當知所轉彎,轉彎宜慢轉,否則容易翻車。馬政府近期施政頻頻撞牆,是因為立法競彪,放任部會首長提改革措施前說重話,我們期待馬政府歲未靜思,知所轉彎尋找藍海策略,共創雙羸。
馬總統有云:臺北國際書展今年邁入了第21屆,規模可說是越來越大,參與的國家數也從去年的60多增加到今年的70餘國。書展除了書籍展售外,更是出版界的版權交易平台,每年也規劃不同的主題特展,並辦理上百場的講演活動,可說是出版界與文化界的年度最大盛會之一。、、、我也希望每個家庭每天至少關機半小時,藉由共讀增加親子間的互動。所以,大家不妨也偶爾放下「臉書」、重拾開卷的樂趣。
老殘反思:能偶爾離開電子媒體及網路,重溫紙本書籍,對現代人而言是懷舊,也是一種享受。紙本書籍令人感到簡單、親切而且有如與往日好友重溫舊夢。由它要由許多紙張製作,相對於電子書較浪費資源,但反而令人感到貴氣,尤其可作眉批,與作者可形成某種程度連結,這種感受只有愛書人才能体會。
陳依典:好想得到一本香港的Passport,非常想。XD
老殘 給依典兄一封公開信
依典兄:
「在大陆版、香港版、台湾版这三本中国护照之间进行比较,最牛的是台湾版中国护照,其最大优势是可以自由去美国(电子签证),香港版办不到。(同样是中国人,怎么待遇如此悬殊?哪一国的护照最牛?结论会令你意想不到_图1-1)」
謝謝閣下提供的資訊,方知台灣版護照如此「牛」,只知每年一次國外旅遊,因年事漸長,未敢自由行,皆依附旅行社團體遊,護照的方便性渾然不知。
「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不知是何方聖賢的銘言,竟成老年旅遊最佳的借口。於是提著行旅,背上背包,海拔高的先上,經緯度離台灣遠的先走。幾年下來歐、亞、非、紐奧,輪著走,海拔高的去趟黃龍,西藏的布達拉宮只能留在網路上神遊了。
年齡到了某種「高度」,旅遊會產生一種現象,即看完、聽完、吃完、喝完過一陣子就忘光光。美景雖透過鏡頭收錄,過一段時間竟會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專業導遊的解說,忘的更快,往往到最後僅記得起他說過的笑話或故事。但如果寫網誌,以上所說的就可以全多錄,甚至為了寫網誌,會促使作更深更廣的功課,及更深度的觀察,使旅遊的品質更為提昇。因此在本部落格收錄一些旅遊遊記,旅遊項目喜好層次依序為人文、風景、放鬆〈自由自在〉、美食、最後才是構物。
現在台灣、美加、歐洲的年青人,流行大學畢業之後,即到國外「旅遊打工」一方面增廣見聞,充實國際能見度,學習語言。另方面學習獨立,思考未來學習方向,因為大學在考試制度下,往往所學非自己所需。而且這種「旅遊打工」制度,是由國與國之間所簽訂,可避開一些危險性。這種制度可補足「公、私費留學」及「交換學生」制度的不足。
與閣下在雲端相會,感覺您是個有理想有作為的年青人,「活在當下」在當下環境中力爭出頭天,記得在海峽對岸有人關心您!順頌
百事可樂!
雲端好友老殘敬上
Hi Mr. 黃, I bumped into your albums, really like those photos you took. Just wondering what kind of camera and accessaries you use.
Thanks,
Chien
Mr.Chien
Canon 5D Mark II
EF 70-300mm f/4.0-5.6 L IS USM
Canon EOS 400D
Sigma18-200mm F3.5-6.3 DC
Sigma24mm F1.8 EX DG ASPHERICAL MACRO
SigmaAPO 150-500mm F5-6.3 DG OS HSM
Thanks,
黃聰哲敬上
世賢兄談師尊對時局的看法: http://140.125.247.222 2012年6月3日(星期日)14:00講詞
世賢兄:
看完「易經羅盤研究班」第6期專題演講紀錄,深覺令師尊是位,為生民立命的長者,在言談中不僅憂國,且為生民請命,令人敬佩。
常言「但將世事花花看,莫把心田草草耕。」或許天命猶可轉,但人心實在難轉;天命之所以可轉,是因為祂垂顧生民,只要認錯就可以協商;人心之所以難轉,是因為自己認為是正義的代表,自己詮釋正義,自己訂製正義的內涵,順己者是義師,逆己者就是邪說,己失去邏輯的思辨空間,所以說是人心難轉。
佛言:「緣起緣滅」,緣生則聚,緣散則滅。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當面是過客;有緣一語勝千金,無緣多語嫌囉唆。
若天憐我生民,那位自認為「正義者」,自會有緣請益;反若天命如此,則正義的風暴,自會來臨,生民難躲。環顧歷史的軌跡,不多是如此嗎?唉!順頌
時祺! 老殘敬筆 2013 06 19
- 對話開始於8月15日
蔡浩然
看得出來您很用心在經營這個部落格
這是晚輩以您的名字所題的對聯,浩然以此秀才人情感激您對晚輩的關愛及關注
回浩然之一:
浩然:非常佩服閣下有那個耐心瀏覽完照片,那是退休之後無聊到處走走隨意拍拍,累積多了就往部落格塞,非有計畫性的經營之作。
年到老年難免話多,要命的是有時如錄音帶不斷的重復,不要說晚輩聽了心煩,連子女為了表示孝心勉強奉培,連自己都覺得不捨,因此就起心動念寫網誌,以排遣時間。
年前為時局曾向聯合報投稿,為的不是微薄的稿費,是想舒發一些看法提供執政者參考,沒想到有違退居鄉野的初衷,及涵養的定靜心性,心志卻一點一滴在流失,自忖以疏懶的個性,不受拘束和自己的部落格對話,不擔心寫錯話、寫別字,似乎更自在、更隨性。
至於「讀易劄紀」,是心性修養,培養定靜最佳的方法。易經的卦爻繫辭(所繄的文字)據考應屬後周時期所為,文字簡潔精深,不宜略讀,因此抱著「此字不解,不讀下字;此句不解,不讀下句。」的精神《曾國藩語錄》博覽群書,廣徵博引,竟然培養出注意力集中、心無旁騖,虛靜的心性。
易經本屬卜筮之書,占斷辭「吉、凶、悔、吝」是它的主旋律,這是原始易經;到了周朝儒家將其披上義理之詞,這是哲學性的易經,所謂的「周易」即是;到了唐宋以後有所謂的「梅花易數」,是屬於玄學易經,儒者不為,就略而不談了。
就以大過卦上六:「過涉滅頂,凶。無咎。」其斷辭又凶又無咎,是具矛盾性的斷占辭,無咎如非衍字,則應屬於兩次不同占問的斷占結果。如就原始易經可視為,是兩次不同占筮經驗的記錄,「凶」與「無咎」可以並存參考。但如以哲學的角度而論,為使義理聯貫,強把「凶」與「無咎」對立語詞理由化聯結,便釋意為「涉水過河,水沒頭頂,是凶險,但能步步為營,小心謹慎則無咎。」就詞義而言熟是?熟非?就哲學而言,兩者如何聯結?是否必要先暸解原始易經,進而再研究哲學易經,方能正本淸源,進而暸解先儒義理的沿展?
要暸解原始易經,必須正視易經是占筮之書,那上古占筮的行為是居於「天人感通」的基礎,與神靈的理論關係如何?在周代以前易經的發展又如何?易經中有關占斷詞缺落,又如何補述?站在占筮的角度如何銓釋易經章句?如何從原始易經過渡到哲學的周易?哲學周易的核心觀念及價值如何?如何銓釋哲學周易?帛書、竹簡周易與王弼本周易如何折中?蒼天不知要給老殘多少時間,去解決這些問題,但可確定的是老年應不寂莫。
老人家的園地,不要說子女不進去,一般人進去的也不多,因為太偏門、太枯燥了!但有緣的滑鼠,因綠際會造訪,老殘就要作揖稱謝了!敬頌
道安! 老殘敬筆
回浩然之二:
「世事紛紛如閃電,輪迴滾滾似雲飛;今日不知明日事,哪有工夫論是非。」〈星雲語錄〉實在說調子不敢調得這麼高,生性魯頓,個性疏懶,嘻戲山野,才是正因。
玄祕主義(Occultum)的天人感通(Verzuckung),是建立在天地感應之上,而天地感應是儒家的自然哲學,由這种自然哲學引申出儒家的倫理觀「厚德載物,以合為本」,閣下可謂是位儒者。
易經的本体論可謂「氣本論」,何以言之?乾卦初九「潛龍,勿用,陽氣潛藏。」坤卦初六「履霜,堅冰至。」、「履霜堅冰,陰《氣》始凝。」陰陽之氣始藏、始凝,皆己是形而下,然在未藏、末凝之前己有一物,無以名之謂之【氣】,博之無物,視之無形,在道家稱之為道、為無,這是天地的本体,易稱之為氣,是屬於形而上,是萬物的根本,是天下第一義。
從形而上演論到形而下,陰陽互相柔【合】,陰消陽長,陰長陽消,以此成長萬物,直至六爻陰陽合和成既済卦,然易的均衡是一種成長性的勳態平衡,並非從此至善到永恆,所以有未済卦的陳述。
由以上的申述可知【至中】如二五爻,【且正】如二陰爻、五陽爻,是易經所力揭的【動態和諧】,是易學的重要核心價值之一。這种核心辯証價值,為儒家所吸取,所以在彖傳就提出了【太和】的觀念,由於易道的變化,萬物各得性命之正,剛柔協調一致,相互配合,保持了最高和諧,所以萬物生成,天下太平。
如果易僅以太和為本,那就不能滿足易的辯証邏輯,易學也就不那麼多彩多姿,因為太和是易的目標、理想,重點是在過程的變化,才能展現出易變的特色,才會讓群儒白首窮經,樂此不疲。易變運用到倫理,則為窮通之變,學易之人,知曉窮通之變,不為境所困,這也是易學的重要核心價值之一。
中國哲學的特色,僅有結論,較缺辦証邏輯的經過,尤以「論語」為然,我們不可否認,論語一書對中國文化的貢獻,然因其缺乏辯証過程,才有後來中國文化學界,稱中國文化實為「陽儒陰老」,以道家哲學補足儒家哲學之不足,而能統括涵融儒、道二家之思想,也就為什麼易經會成為中國群經之首的道理。
在你的FB中拜讀「文王幽衍易,孔丘贊周易」、「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蔡浩然 撰於 壬辰龍年 蘭月初十〉一文之後,想必閣下是好易、學易、入易之人,故冒蔑為文干擾聖聽。
回浩然之三:
日月欲相映唯有等月十五,在農歷每月的十五日前後的傍晚,人們能看到西邊的天際一輪紅日正徐徐下沈,而東邊天際則是一輪明月冉冉升起,形成日月輝映的瑰麗景象。
《易•系辭下》中就記錄了這樣一種自然現象:【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此為日月之道,是天地常經,有此常經其背後的道理是陰陽相濟,所以說:【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系辭上)而這种陰陽相濟相柔,運用到人事的道理莫如經下咸卦。
易經分為上經(1-30卦)及下經(31-64卦)上經大至是講自然現象,而下經大至是講人倫道理,易經最重視男女的人倫道理,故列為下經之首。
經下咸卦(31)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上】,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
象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
咸卦的卦象是兌上艮下,原來易經是由雙經卦重疊而成的64重卦,兌代表澤是陰柔象徵少女,而艮代表山是陽剛象徵少男。所以咸卦的卦象是【柔上而剛下】陰氣下行,而陽氣上升,然後陰陽之氣相調和,所以說【二氣感應以相與】,因卦象是兌上艮下,陰上陽下,所以說【男下女上】,因此力主【君子以虛受人】。
易道,認為有男女而後有家,有家而後有國,故談男女之道的咸卦置於下経之首。咸者,感也。感者非徒男女之惰相通而己,必亦然理念相契。理念要相契必然要建立在相包容之上,理念能相契則心必貞定。心能相契,理必堅定,男女情能相通,是氣的作用。理運乎氣,則秩然有序;氣載其理則化生不己。少男少女相感悅,乃具體而易見者,推之宇宙自然哲學,天德下貫,地德上應,則萬物於天地感應中化化生生矣。與【天地有常經。】有何異哉?
夫【人】,每有其矜持,而陷於閉塞固陋,堅持己見不知【包容】,故君子當以虛懷之德感之,而伊人必能以和悅之情應之,此咸道也。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以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老子.道德經22章)在幾何學上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是一直線,但在人事間最短的距離往往是曲線,轉個彎繞個道,反而最能獲得全目標。不是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