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1日 星期五

易經原流與發展 四


四、孤獨的先知者〈卜筮星占〉評價:
    文明是靠知識不斷堆疊而更新,而文化是靠世代不斷推演而深厚。文化也許沒有文明的實用,但沒有文化這個民族就會變成無根,容易被淘汰消失,正是「無用是有大用」的道理所在。我們談占卜竝非在探討所謂「實用」的數術,而想歸納演譯其背後所賾隱的道理。同樣我們想探究古時的占人、筮人,無非就想從其行蹟統整其精神而己,俾便瞭解他們在文化上所留下遺跡。
〈一〉、專職或兼職:
業不專則不精,不精則易廢。卜筮星占在民間,或許較易流於兼職的情況,但如任官職,則非專職不可,我們從體制及事例中,引申說明。
禮記王制】:「凡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醫、卜及百工。凡執技以事上者,不貳事,不移官,出鄉不與士齒。」凡以技術,為君服務者的技術官僚,如祝、史、醫、卜必需「不貳事」的為政府服務,所謂不貳事就是不可兼作他事。進一步要求「不移官」,也就是不能改變行業。可知在周朝王制的規定對這類人士的專業要求是相當嚴謹的。至於在實例引述方面,要引殷商巫咸及巫賢的事例做說明。

【山海經、大荒西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豐沮玉門,日月所入。有靈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药爰在。

【史記、天官書】巫咸精星象
從上述的引述,我們可知巫咸,不僅知醫而且精星象。但他為史書所記載的,是他事巫而替王家治理國事。
【尚書、君奭】:在大戊時,則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乂王家。在祖乙時,則有若巫賢。
【史記、封禪書】:至帝大戊,、、、、伊陟贊巫咸,巫咸之興自此始。
阮元注曰:「巫咸、巫賢世職為巫,故以巫為氏。」
索隱:尚書:「伊陟贊於巫威。」孔安國云:「贊,告也。巫咸,臣名。今此云,巫成之興衍自此始,則以巫咸為巫覡。然楚詞亦以巫咸主神。蓋太史以巫咸是殷臣,以巫接神事。大戊使禳桑穀之災,所以伊陟贊巫咸。故云,巫咸之興自此始也。」
巫咸與巫賢世代以巫為職志,所以姓巫,因專精於巫,為世所稱頌,因此在商朝大戊稱帝時,大臣伊陟推薦巫咸輔國處理「桑穀之災」得到很大的成效,為王家所信任,所以說「巫咸之興自此始也。」巫咸在站穩他的事業後,繼而培育他的後代巫賢,在殷中宗時亦為王家治理國事。故封禪書曰:「伊陟贊巫咸,巫咸之興自此始。謂巫覡自此始也。」在這時候有個說法,或云:大臣必不作巫官,是末讀楚語矣。賢聖何必不作巫乎?
卜筮星占如何才能達到,此種即專且精的程度,孔子提出要有恆心的說法。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善夫!」「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己矣。」
【周易、恆卦】:「九三  不恆其德,或承之羞。」
沒有恆心的人,不常其性,故雖以龜筮之先知,尚且難知其為人,龜筮即然討厭無恆的為人態度,就不告以卦兆吉凶,而其所以不可為卜筮之人。恆心是美德,沒恆心是惡德,有惡德的人,不要說擔任卜筮者,就連「事神則難」,所以孔子才有不占的感嘆。因此,對卜筮工作而言,有恆心才能得專精,是基本的道理。
〈二〉、占卜巫醫的品格要求:
【史記、日者列傳】:「夫卜筮者,世俗之所賤簡也。世皆言曰:『夫卜者多言誇嚴以得人情,虛高人祿命以說人志,擅言禍災以傷人心,矯言鬼神以盡人財,厚求拜謝以私於己。』此吾之所恥,故謂之卑污。」
為人算命的人,起先多言以揣測對方的情況,虛高對方之祿命多好,繼之以禍災即將降臨來威嚇人心,最後自稱能夠請神驅鬼,以騙取對方的金錢。真是太陽底下沒新鮮事,太史公距今兩千多年,江湖術士的花招似乎也成定型化。
禮記王制】:「假於鬼神、時日、卜筮以疑眾,殺。」
在禮記王制中,就有嚴厲的規定,大凡借鬼神,卜筮疑眾者殺,這是消極的法制規是,更積極的要求【周禮、春官宗伯】:「凡以神士者無數。」鄭玄注云:「以神士者,男巫之俊,有學問才知者。」首先卜筮者要有學問才知,進一步楚語有內在的要求。
【楚語】:「古者民神不雜。民之精爽不攜貳者,而又能齊肅衷正,其智能上下比義,其聖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聽徹之。如是,則明神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曰巫。」由此觀之,巫者必須具備內在品德,是精明、專一、正直、虔誠的人。因此在智慧上,必須能識天地之宜,能通曉四方之事,能洞察萬物,能通達一切。除了以上各條件外,尚必以有恒之人為之,故言:「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三〉、占卜者態度:
【國語、楚語】:『圉聞國之寶六而己。聖能制議百物,以輔相國家,則寶之;玉足以庇陰嘉穀,使無水旱之災,則寶之;龜足以憲臧否,則寶之、、、、。』
首先提高定位為國之六寶之一,因占卜可顯示吉凶,做為施政的參考,當非嘩囂之美,故被重視。至於如「夫人作享,家為巫史,無有要質。」人人舉行祭祀,家家都有巫史,不講誠信,甚而人神同位,那就要「絕地天通」了。所以占卜者的態度首先要「非禮不誠不莊」〈禮記、曲禮〉其次「執玉,執龜筴不趨。」〈禮記、少儀〉態度宜端莊穩重,掃除設坐,正其冠帶,然後乃言事,不索重金以養廉。
四、社會地位:聖人不占嗎?
要評價占筮人的歷史價值,很容易將眼光投向孔夫子,對占筮的態度。有人斷章取義,引用子曰:「不占而己矣。」,而就說孔子反對占筮,其實全句是指無恆之人,是易所不占。所以鄭注曰:「易所以占吉凶,無恆之人,易所不占。」
其實孔子主張「君子靜則玩其辭,動則玩其占」,在習易的人,初、中階段還是要「玩其占」。因為易是數蓍草而成卦,在數蓍草的過程中,其中的「數」就具有特殊的意涵,甚至貝有哲學的意味在內,如果不善「玩其占」,就沒辦法體會個中的奧妙,象數這一環就缺角了。所以在帛書易經《要》篇中有言,「子贛曰:『夫子亦信其筮乎?』子曰:『吾百占而七十當,唯周梁山之占也,亦必從其多者而己矣。』子曰:『易,我後其祝矣!我觀其德義耳也。幽贊而達乎數,明數而達乎德,又仁〈守〉者而義行之耳。贊而不達於數,則其為之巫:數而不達於德,則其為之史。史巫之筮,鄉之而末也,好之而非也。後世之士疑丘者,或以為易乎?吾求其德而己,吾與史巫同塗而殊歸者也。』」綜上所述,可知孔子是主張明數以達其德。能達其德是學易的目標,能達到這個目標,算是善於易者,而善於易者當然不卜。從層次來看,聖人對習易者並不反對玩其占,但在明數達於德之後就可不占了。
五、所占結果的運用及對日後的影響:
占筮對整個文化史最大的貢獻,就是在於記錄存檔以徵信。文化是靠累積而來,如果沒有祖先的智慧,畫卦以盡言,演卦以示意,繫辭以徵信,那我們就沒有那麼豐富的易學資產可資運用。占筮本是民族神祕主義的產物,如果僅止於宗教的色彩,那就沒辦法發展出如此豐富文化資產。從畫爻、成卦、繫辭、演卦、輔翼,這一系列的文化活動缺一不可,其中有兩個關鍵的作為,值得我們深思。占筮為了徵信,而將占筮結果留下記錄,使後人有足夠的文獻可資徵引,也才有日後有完整的易經可資研究。其次是輔以「十翼」的文化貢獻,使占筮之書賦予文化意涵,古易經轉為曠古的文化寶典「周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