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日 星期三

閱讀經典/「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章句折中

 橫   哲  2020.12.03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論語.陽貨)女子是否等同小人難教養,颇令歷代經學及史學家困惑,如何詮釋孔子本義,而不流於歧視婦女之嫌,所尋途徑不外乎文字辨正,文義重估和訴諸史實評議,甚至有以女人氣性為辯証,不一而足。

 

            女子,「謂未嫁者也。」(唐、孔穎達)然中國社會講究個人身份和角色,往往將多重身份和角色聚集於一身,常將為人母,為人妻,為人女同屬一人,故女子一詞被泛稱為女性。女子是否難養,是歷代經學家爭議核心。小人一詞,「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小人有平民百姓之義,然「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經、繫辭下》似乎對小人一詞,是針對德性而言,較具貶義,且在論語一書中將君子與小人對立並論,就有廿四章之多,大概皆指無德智修養,人格卑劣的人,歷代爭議較少。養,本義供養,在此應指教養。女子及小人難養之處,在於「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意謂待之近,則狎而不遜:處遠,則怨恨必作,此章句歷代論述分歧不大。

 

            孔子因為求行治道不得不見了南子,在史記、孔子世家有相當细膩的表述,其結果子路不悅。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論語、雍也)能讓孔子面對子弟發重誓的也只有南子一人。又有一次衛靈公和夫人同坐了一輛車,宦官雍渠陪侍在右,出了宮門,要孔子坐第二部車子跟著,就大搖大擺地從集市上走過。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感到厭惡失望,就離開衛國。如果說孔子感嘆南子難養史載可信,然女子非僅南子一人,否則直言即可,故引發後世經學家,立論辨析。


            自宋以降的經學家,對女子一詞的觀點舉要臚列。宋、邢昺:「此言女子,舉其大率耳,若其稟性賢明,若父母之類,則非所論也。」南宋、朱熹:「君子之於臣妾也,莊以涖知,慈以畜之,則無二者之患矣。」清、劉寶楠:「女德無極,婦怨無終。」明清、張自烈:「聖人之言,大小兼該,雖不必將女子小人專看作婦寺,而處理婦寺道理未嘗不在其中。」錢穆:「此章女子小人指家中僕妾言。」。蔣伯潛:「女子小人皆宮闈的嬪妾、奄宦和士大夫的婢僕而言。」潘重規:「女子指妾婦」。從以上各家注疏,其中以邢昺,將女子視為「舉其大率」,而將稟性賢明,若父母之類應非夫子之論,已具現代邏輯全稱及特稱的辨証。其餘大都把女子解釋為妾婦、宮中嬪妾,是否為孔子本意,則有待商榷,且妾婦、宮中嬪妾皆無婦德、婦容,似非的論。

 

            若將「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暫改為「唯女子與『男子』為難養也」,方便辨証推論。在論語一書,特別將君子與小人對立論述,『男子』一詞以現代術語就是是全概念,為全稱。而君子與小人,反成偏概念,為偏稱。反思『女子』是否也為全稱,其中有否隱藏偏概念未析離提出,而難養的對象並非『女子』,而是未析出來的偏稱,就如同難養的是小人而非全概念的『男子』。邏輯辨証對全稱概念,這種不周偏的現象,除别有證據外,不敢承認其能盡括該名詞所指事物的全部,僅能承認其至少涉及該名詞所指事物的一部份。故全句應理解為「唯部份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然而那些部份『女子』應是孔子所言難養的?

 

            「世謂孔子述而不作者,蓋未讀十翼及春秋也。」(柳詒徵)孔子作《十翼》,然疑古學者認為,並非完全出於孔子之手,但多認為孔子與《易》的關係是很密切的。從易傳中或可體認女性的重要性,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女子是人倫不可或缺的一環,婦人能守婦德婦容,為正則吉,若「婦子嘻嘻」(周易、家人)無度,倫理之所由亂,安能保其家,由此可知自恣無節的女子,與小人應是孔子所喟嘆難養的對象。

 

            孔子,時之聖者也。閱讀經典,不冝陷於章句,應將義理文章,互通為用,與時偕行,通權達變,方能融通古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