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6日 星期二

改革了「黃復興」党部,從此國民党就鴻圖大展?

      當時籌設榮民專屬黨部「黃復興」,寓意「炎黃子孫,復興中華」,現任國民黨改革委員會將作出最後改革結論,其中組織改造部分,黃復興「特種黨部」將轉型成「退伍軍人委員會」,成為黨內一級單位,層級屬於中央黨部的一級單位,從此不在有「黨內有黨」?試問「黃復興」党部從來不屬於國民党嗎?再試想名縣市支党部「國、榮」輩,名稱不改,不納入各縣市党部,就不會有「黨內有黨」的之譏?縱然各縣市黨部「黨籍合一」,並朝向類似「退除役官兵服務部」單位改制,各鄉鎮支區党部也整體亦要随之改革?由於同質性的革命情感,從離散到融合有那麼容易嗎?再想改了單位名稱及屬性,是方便席及党中央,還是容易造成內部文化屬性的衝突?問题如何融和處理有待深思。


        「黃復興輔選機器」,這部輔選機器歷經多次各項公職人員的輔選,可說無役不與。不論輔選目標為何,黃復興所屬黨員與眷村的投票率及目標人選的得票數歷次不衰發揮動員實力,支持黨提名同志。如果說黃復興礙了民進党,是小英式「民主」的眼中釘,從年金改革下手之狠,應可感受一二。如果說是影響國民党主席選舉,大可採全民調或党員選舉與民調百分比折中式產生,「特種黨部」有那麼礙眼嗎?如果說因党代表而影響中常委選情,那與「黨內評估將有利黃復興系統爭取更多的黨代表席次」的說法不是更悖離嗎?


        軍隊國家化,在軍中是人才,退伍後借用長才,應是美事一椿。但軍人要有傲骨,在軍伍對長官卑恭哈腰,被人戳脊梁骨,被輿論指責「五星上將拍馬屁」、「藍皮綠骨」、「鋼管舞」,如今不僅是主席堂上客,進而竟用這種人當黃復興支黨部主委,是主席不察還是無人可用,黃復興淪落如此境地,國民黨還有什麼希望?還談什麼改革?


        黃復興黨部屬於「特種黨部」,黨員自行經營,並另外自行選出黨代表,基層党工幾乎皆是義工,現改為「退伍軍人委員會」,層級屬於中央黨部的一級單位,由党中央直轄,諸上將大老退散,黃復興明升暗降到底方便了誰?


        廿二個地方黨部主委中,卻只換掉五位,而黃復興党部九成支部主委全換新,為何產生如此大的落差,是植因於年輕化?還是黨中央沒錢又沒人,要求留任解决下屆參選縣市首長等公職?黃復興党部有士官及士官長退休榮任支部主委,是否因為黨中央經費用罄,以後黃復興若要經營各地支部,就必須自行募款,因而以自籌經費及選舉動員考量,該不會以重視基層出身作為大內宣吧!


        黃復興黨部屬於退伍軍人及眷屬的「特種黨部」,在軍中存在的官階文化,其特質就是忠貞愛黨,更因學長學弟及長官部屬深植人心,服從性高便於動員,因此過去慣由退役上將主導,優點是階級高,壓得住陣腳,至於基層黨務要彎腰跑腿深入基層,和民眾打成一片,那就交給支部主委及幹部,層级分工。至於年齡問题一般軍人退伍,年齡早已四、五十歲,若是高階軍官退役,則每每已超過六十歲。黃復興黨部作為退除役軍人黨部,其主委如果過於年輕,反而在既有的軍中文化中,無法統領黨部。這是黃復興組織文化的預設問題,自然不能以外在標準評判之。改革不結合社群文化,產生陣痛事小,遭至反噬,豈不令人喟嘆!


        改革可以除鏽,但總不能見骨,鼎新總不該折足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