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8日 星期三

教室走廊上懸著那一口銅鐘



日前走訪客家小鎮,一所僅有八個班的國中,因適逢暑假,學生更顯稀少,最吸睛的莫過於教室走廊上懸著那一口吊鐘,自己似乎被時光隧道倒六十年的歲月,回到天真無邪的國小時光。
「校長掃地兼摃(撞)鐘」是在形容鄉下小學校因班級數少,校長兼工友,一個人獨自身兼數職,從上到下全都需一手親自包辦的窘境! 在六十年前(約1958年)台灣因電器產品尚缺,學校上下課時間,並非以音樂鈴聲通知,而是在老師辦公室前懸吊一個銅鐘,請工友專司摃(撞)鐘,那宏亮的鐘聲,響徹校園,隨之而起的是學生的笑鬧聲,如此歷經整個春夏秋冬,當然寒暑假除外。
工友伯伯,記得是輔導會轉介來的退休老兵,一口很濃的鄉音,依稀僅能聽懂數語,除了專司摃(撞)鐘之外,還負責燒開水。割草,那時輪值值日生必須負責提開水。也許是緣份,每當輪到值日生提開水,工友伯伯偶而會塞顆手柔的白饅頭給我。我的老天鵝啊!在那窮年代、窮鄉下,麵粉是配給的,那有吃過白饅頭,當下即刻揣在懷裡,潛入教室藏到書包,巧躲同學觊觎,那軟Q的口感,至今印象深刻,記得讀高中的時候回去看他,己無緣得見。
一口銅鐘,一位慈祥的工友老伯,及那口軟Q的白饅頭,皆是國小心中深層的記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