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年金改革 改動態浮動更好


年金改革 改動態浮動更好

【聯合報╱黃聰哲/自由業(雲縣西螺)】

2012.11.23 01:51 am

最近最夯話題莫過於退休年金制度爭議,環顧大環境,人民不安的心理因素,是來自經濟的不振。
馬政府為救經濟、省預算、平民怨,而祭出減法的經濟戰略思惟,即各種「多繳、領少、晚拿」的措施。在軍公教退撫基金將面臨破產之際,這是最不用思考,也是最便捷的方法,但減法思維若陷於不可逆的現象,那就是短多長空了。
經濟發展並非直線型,就長期而言,是循環不止。現在我們正處於衰退期,所以採用減法思維;如果有朝一日經濟又再度繁榮,退休的軍公教人員會因法規不可逆,在生活上又將是另外一場災難,社會國家是否又會面臨不安。
反之,用加法的思維,來處理退休金制度如何?如昔日的「消費券」政策,以消費帶動刺激景氣,在庶民心目中就是加法的經濟思維。
如果軍公教的退休制度不變,把勞工的退休金提升好不好?不用論證,即刻浮現腦際的就是「破產」兩字,因為「政府負最終的責任」。政府因應之道唯有舉債、印鈔票,那不就步入「歐豬五國」的後塵?政府與百姓那時只有一個慘字可以形容了。
不管用加法或減法的思維,能否成功,皆要站在經濟成長的觀點去討論。如果經濟持續衰退,難不成要持續將所得替代率降低、保險費率更提高、退休年齡繼續延長,屆時消費力降低,產生停滯型通貨澎脹,庶民生活就會更艱苦,更「反感」。
       總之,應站在動態的觀點思考,以浮動的機制處理,視國內生產毛額及基金收益情況,同步升降所得替代率及保險費率的額度,精算出合理的計算年期,使退休人員可與國家經濟成長分享,不致於陷入施政不可逆的傷害。
2012/11/23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年金改革 改動態浮動更好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518200.shtml#ixzz2D1QZssfQ
Power By udn.com
以上摘轉自2012/11/23 聯合報民意論壇

玆附上原稿:

退休金制度加減法的省思     
 最近最夯的話題莫過於退休制度的爭議,可說是發言盈庭,莫衷一是。執政者由總統率行政、立法、考試三院院長公開面對媒體,宣誓規劃方向,馬總統說:「要用全面務實,漸進透明的策略,達成減少虧損,永續經營的目標。」陳沖院長表示,行政院會「兼顧財務健全,社會安全,世代包容,務實穩健原則」,盡量拉近各行各業年金的差異。行政院年金改革小組召集人江宜樺則具體宣佈五大具體改革面向,包括「所得替代率將合理調整給付,減輕年金財務負擔;保險費率將適度提高,反映保險成本;檢討退休年齡與給付計算標準;提高基金收益以挹注財務;以及政府負最終貴任。」綜上所述,退休制度在政府的規劃是朝向「多繳、領少、晚拿」及「政府負最終的責任」的目標前進。至於在野黨尚在力主召開「國是會議」階段,無具體對策可資因應。
       孔子曰:「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脩文德以來之。旣來之,則安之。」環顧整個大環境,人民不安的心理因素,是來自經濟不振,經濟不振的支點,又被有心人士以「週休七日又領年終獎金」、「相對剝奪感」等民粹語言,操作槓桿,而掀起千堆雪,「怒感」幾乎成為全民運動,馬總統的「文德」、「清廉」似乎對百姓的民調,則無「以來之」,以拋物線的曲線形狀下墜,不知墜於何底?馬政府為救經濟、省預算、平民怨,而祭出減法的經濟戰略思惟。先從軍公教的年終慰問金一刀砍下,繼之立委無法源的津貼,在兩黨主席的呼籲下自我閹割一半,將來軍公教的退休所得替代率,要達到「減輕年金財務負擔」當然要降;保險費率的提高,就保險者也是一種減法思惟;退休年齡由75制到85制,現在擬改為90制,當然也是一種減法的思惟,舉凡「多繳、領少、晚拿」的措施,就是減法思惟。我們不是說減法思惟不好,在軍公教退撫基金面臨破產之際,這是最不用思考,也是最便捷的方法,不用廟堂之尊的高官排排站宣誓,我們從民間一片喊砍聲就可知一般。但減法思惟若陷於不可逆的現象,那就短多長空了。因為經濟的發展並非直線型,一般來說經濟活動分為四個階段,即繁榮期、衰退期、蕭條期、復元期,就長期而言是循環不止,現在我們正處於衰退期,如果有朝一日經濟又復元繁榮,我們現在所有採用減法的經濟思惟,面對當今退休的軍公教人員,因法規不可逆,在生活上又是另外一場災難,社會國家又要面臨不安。
      反之,用加法的思惟,來處理退休金制度如何?君不見昔日的「消費卷」的政策,馬政府誇言其功效,全民歡騰,以消費帶動刺激景氣,也是經濟學者心中的經濟措施,這在庶民心目中就是加法的經濟思惟。如果軍公教的退休制度不變,把勞工的退休金提升好不好?不用論証,即刻浮現腦際的就是「破產」兩字,因為「政府負最終的責任」,政府因應之道惟有舉債、印鈔票,那不就步入「歐P五國」的後塵?那政府與百姓到那時只有一個慘字可以形容了,終究覆鼎之下無完膳。
      不管用加法或減法的思惟,能否成功,皆要站在經濟成長的觀點去討論。如果經濟持續衰退,難不成我們要持續將所得替代率再降低、保險費率更提高、退休年齡繼續延長,屆時消費力降低,產生停滯型通貨澎脹,那庶民生活就會更艱苦,內心就會更「反感」。在經濟衰退期間我們用減法思惟,也許可以幫我們度過經濟危機,但如果欠缺慎密的思惟而法制化,所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形成個人、社會、國家三輸的局面。反之,我們若站在動態的觀點,以浮動的機制處理,視國內生產毛額〈GDP〉及基金收益情況,同步升降所得替代率及保險費率的額度,或許有人會感受到退休生活不安定,我們可以精算出合理的計算年期,使退休人員可與國家經濟成長分享,不致於陷入施政不可逆的傷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