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3日 星期六

兩岸宜從動態平衡中求和諧。


 「和」,是各數相加的總數。若不是同質各數而是矛盾對立體,和就不能以相加的觀念視之。「中道」是天下萬物的根本,「和」是天下萬物的規範,如能「致中和」才可使天地各居其位,萬物發育成長。「保合太和」(乾、彖),太和是一種和諧的最高境界,不僅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也是人際之間的和諧。「保」,是恆常存在而不虧減,這是從時間上來看;「合」,是八方會聚而不流散,則是從空間上來說。「保合太和」全句意思就是創造有利條件,加上保合之功,使這種和諧,在動態中主動調控,進而保持長久良好的局面。歸納理論綜述,「和」並非靜態機械式總合的平均值,而是在有機式動態中求永久的平衡。

    「中華民國台灣」,是小英標準對國家定位機械化思考,冀圖將中華民國派與台灣派簡單機械化式相加相和,成為人民心中最大公約數,使統、獨關係「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把國家定位和稀泥到如此無以加復。如果將其視為,是一種所謂「折衷」的說法,那就低估小英慣用的政治魔法。

    「台灣主體價質」,一直是小英心目中核心思維,民進黨内「小丑」知之甚深,連美國龐培歐賀電稱蔡英文為「Taiwan's President」,亦被視為外交重大成就,舉府院黨自嗨到不行,甚而樂當凱子軍購,視軍紀毁壞於不顧,府內網路被駭,「網路戰」被譏不知為何物,如斯國安如盲人臨深淵,不知危殆。要借中華民國之殼上市,小英不得已也,君不見就職演說中提到「台灣」共有四十九次,與其暗獨心理互相輝映

    「過去七十年來中華民國台灣越發團結」,一語道破小英心目中的中華民國僅七十年,而非辛亥革命所創立的中華民國,企圖將歷史、法統、文化,民族情感一刀切,如此機械化思維,試圖團結全民,無異攀木求魚。國內和諧的基礎,應尊重歷史,將中華民國建立在憲法的共識上。

    環顧小英兩次的就任演說內容都談到和平、對話、《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今年的演說多了一项不接受「一國兩制」,並少了「九二年的歷史事實」。然綜觀演說全文,尚未脫離「一中」框架,是否兩岸不要放棄尋求動態平衡的基礎,共同創建可談的上位概念。

     選舉激情過後,小英宜思考自己歷史評價,似否僅留在「辣台妹」、「撿到槍」、「反中仇中」及「美國馬前卒」等悪名。宜多點經濟,少點政治,在修憲問题上應避開,涉及領土主權、憲政體制、國家定位等,以免落入法理台獨困境,導致兩岸關係從「冷和平」進入「冷對抗」甚至轉為「熱衝突」,然後再來考驗美國支援的誠信與力度。

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從動態平衡中求和諧,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