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4日 星期二

新冠病毒的防堵戰略及戰術措施比較


    新冠肺炎對人類而言,是一埸無煙硝味的世界級戰爭,最可怕的是共同敵人不知在何方,侵犯的對象不分貴賤、性别、種族、年紀。在未發明特效及疫苗之前,醫療所採取的策略就是症狀洽療,而公衛所採取的戰略就是防堵。

    境外防堵戰略,就是將病毒防堵於國境之外,防疫措施在於「入出境旅客的健康監視與管制」以及「完備國內疫情監控體系」,藉以防止外來傳染病的入侵。台灣對大陸台胞及歐美返國旅客態度有别,管制寬鬆不一,如果沒有小明事件,因涉及人道主義,被國際譽為「防疫模範生」,至目前疫情狀况,應實至名歸。是否值得世界各國借鏡,因疫情的差異,病毒延燒的程度,能全盤移植師法的國家應不多,但綜合性的原則當有其参考價值。

    境內防堵決戰戰略,就是在境外防堵失去先機,或本土疫情導至社區感染大爆發,病毒早已在國境之內肆虐,諸如中共及韓國。中共對武漢疫情措施,在初期雖有隱瞞疫情的遺憾,但在吹哨者揭開內幕之後,官方採取强烈封城措施,整個政府機器集中,速建火神山及雷神山兩家專門醫院,收治確診患者,由軍方及各省醫護人員馳援,短期間將疫情壓下,的確令人側目,然因社會制度的差異,較難為歐美國家師仿。反觀韓國也是疫情失控國,然其採「擴大檢測」及「科技防疫」的雙管齊下,擴大檢測可儘早治療的積極防疫,科技防疫能完整呈現不同確診者的活動軌跡,迅速使感染者與健康者隔離,使病毒不再擴散。反觀台灣堅持非社區感染,尚在刻花,而韓國已大開大闔,大巧不工,隨著疫情的發展,何去何從,值得執政者慎思。

    防堵新冠肺炎疫情,在戰術上除了檢測、公告及保持社交距離之外,就是勤洗手、戴口罩。外科或醫用口罩,在SARS戰疫經驗後理應列為戰略物資,宜分為「戰略儲備」及「戰術儲備」。「戰略儲備」,應由衛生福利部編列預算購置儲備,以因應大規模緊急疫情爆發時所需;「戰術儲備」,由第一線緊急救護機構購置、管理及保存,方不致於臨危應變受擎肘。

    疫情當下要不要戴口罩?對府院而言可是大哉問!其政令可說朝三暮四,首言:健康人不用隨時戴口罩,「除非你生病了」。又言:連捷運、高鐵、火車、公交車這種密閉空間都不必戴口罩,最新說法是:在捷運上,把口罩戴起來吧!事實上,針對新冠肺炎,戴口罩本是最簡單且有效的防堵措施,連國際皆認為台湾民眾戴口罩防疫很值得參考。

    每週需要幾片口罩?從一週三片到兩週九片,人民反應:週休二日就不呼吸了!小英即刻在臉書教訓人民,這是小學生問題,可買口罩數量是增加而不是減少,諷刺的是至今老百姓仍在排隊買口罩。甚至指揮中心於記者會上,公開電鍋乾蒸後重複使用的消毒方法。與昔日主張應每日更換、破損或弄髒應立即更換的說法完全悖離。當不帶口罩有罰則,供給足量的數額,就是政府的義務。

    「協尋千萬口罩」,已道出人民心中對數量分配的疑惑,及流量黑數的不滿。「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人民不反對小英「口罩外交」,但驚聞軍隊出兵力支援口罩「國家隊」生產,但平均每天十人才有一片,這不僅是分配問題,而且是國安問题,軍中各級長官沈默以對,同袍情深何在?風骨何在?小英的口罩外交寧可被「Errrr(呃)」,也要食言「當軍人靠山」的誓言。反思,寧可花大錢向美購買軍備,對區區二元成本的保命口罩,忍心剋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