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日 星期三

「捨我其誰?」或「功成不必在我」,政治人物一念之間.

「捨我其誰?」是出自孟子公孫策下篇,「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意指除了「我」以外,再沒有更適當的人選。典故背景是描寫,孟子遇齊宣王話說天下大勢,「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孟子以名世者自許,可最終還是沒有能夠說服齊宣王,實施「王天下」的方案,所以被學生看出情緒上有些許惆悵。

        孔子的「當仁不讓」重在「正義之事不推託」,而孟子的「舍我其誰」重在「應盡之責不推卸」,體現的是一種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其共同點是在於憂世心切,守中至正,並顯出樂天知命之誠,不怨天,不尤人,放下我執,堅持「功成不必在我」(胡適),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必須善於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赴事功。這種「功」與「我」的關係,將「我」擴大到「我們」的視野高度,既要為人民謀幸福而努力,還要不計較個人得失。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是林則徐少年時的巧對,將「我」字的孤傲執著,說的淋漓盡致,莫怪王前院長昔日當眾揮毫,寫下「既在紅塵浪裡,又在孤峰頂上,能不慎乎?」共同勉勵的話,被傳頌一時。然而進一步深層解讀,在台灣政治人物無不努力當老魔頭,甚至不自覺自己已是老魔頭,紅塵浪裡豈有孤峰頂,如能放下我執,不力圖在「華山」留名,豈不練就一身逢凶化吉真功夫。台灣政壇,就是看不透英雄出少年,紅塵浪裡後浪推前浪,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傲立孤峰頂上,緣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風吹雲散,始知不是孤峰頂,僅是小山坡而已。

        「合字難作」,三人一口是爲合;「分字易行」,以刀剖物,使之分開,一分為二。台灣的未來合字不一定能強大,若分豈有未來?綠營賴清德從「成功不必在我」,轉而喊出「承擔責任」,擺明跟小英劃清界線,小英未能反思未滿一任的執政,年改得罪軍公教,一例一休叫勞工反感,鎖國政策讓貨出不去,得罪農漁民,工商界叫苦連天,甚至導致「反民進黨」成為全國最大黨,小英透過臉書強勢回應,堅決走自己的路,發揮「辣台妹」本質,置國安於不顧。至於藍營諸太陽們,如果想當後羿,射下其餘的太陽,自己獨照天下,那分裂的局勢,誰來整合?網內互打的習性,如何迎戰狼性文化的綠營。

        吳、韓會的結論重點,國民黨要團結迎接大選,以保護中華民國。韓市長肩負市民期待,無法參加「現行初選制度」,但「被動」尊重黨中央所修改的初選辦法。藍營已將選軸定調團結保衛中華民國,維護台灣安全,以人民有錢,為年輕人找出路,爭取經濟選民。

        「君子無所爭」,「其爭也君子」。政治有如陳年醇酒,有其希少的特性,如禮敬揖讓共飲,可淺品展現君子風度。反之,爭飲導致折覆,小則形渥,大則失態,引致反感。民主時代一切以民意為依歸,人手一張選票息亂止爭。政治人物可騙四年,當民意反撲就出局,絕無延長賽,現在大家希望政治人物,就是不要製造問題,不要製造對立衝突,不用意識型態,硬拗的方式來處事,一切以民意為依歸,為國家提出大政方針,解決民瘼。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荀子·禮論民怨其爭其亂,可為朝野政治人物深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