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和「恐」有何不同?「反者覆也」,反的字本義就是站在對立面而欲將其倾倒;「恐者懼也」,恐的字本義是嚴重害怕,在心理上從「偏見」、「焦慮」到「敵視」,具有擴散作用。所以反未必恐,然而恐則必反。
「反中」是指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厭惡和反感情緒,反對其政府的政治作為、社會制度與對外影響力。至於將「反中」,延申到反「中華文化」,那是一種偏見、焦慮所產生的敵視心理因素。例如反對「中國共産党」或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進而延申到反陸配、陸生、陸客、甚至反對中華文化,那就非理性的「恐中」心理漫延。中華文化有五千年歷史,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僅有幾十年的歷史,錯將堯、舜等同毛、習,那就是理盲。
民進黨立委劉世芳認為,扯鈴、書法是中國文化的一支,有統戰的問题。没錯,扯鈴和書法是中國文化。扯鈴古時候稱為玩空竹,文獻上最早見於三國時期,曹植就曾作過一首「空竹賦」,可惜内容己不可考。空竹歷經唐、元、明、清,因是漢族民間童玩,史料缺乏。然而空竹童玩老少咸宜,曾傳入日、英、法、、、等國。 前些年前台灣有一位陳金銘老先生即曾以一手「巧抖空竹」,隨李棠華特技團到國外表演,享譽國際。
「裁竹成形腰鼓如,. 兩端繩索弄徐徐,. 當風急轉如流水,. 山寺聞鐘韻有餘。」(來源不可考)
「楊柳兒活,抽陀螺。楊柳兒青,放空鐘」(明、童謠)
「一聲低來一聲高,嘹亮聲音透碧霄。空有許多雄氣力,無人提攜漫徒勞。」(明、水滸傳)
「狗熊傀儡互喧鬧,汗粉淋漓跑旱船,抖起空竹入雲表,千人仰面站溝沿。」(清、李虹)
「上元值宴玉熙宮,歌舞朝朝樂事同。妃子自矜身手好,親來階下抖空中。」(清、玩空竹)
民進黨立委劉世芳如果「反中」,反到心理上迷漫著「恐中」,害怕因「扯鈴」、「書法」被中共統戰,欲除中國文化而後快,是否思考將姓氐與名皆換掉,因為「劉世芳」三字太具中國化,會否被中國文化所統戰?「世芳」二字涵蘊著「萬世流芳」、「百世流芳」、「後世流芳」、至少「今世流芳」的褒義,若此涵義則在中國典故太常見了,會否因而受到文化薰陶,而有被統戰之虞?
「與其忍恥貪生,遺臭萬年,何如含笑就死,流芳百世。」(清、李汝珍、鏡花緣)
「並以聖明,流芳上世。」(三國志、魏志、後妃傳)
「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複遺臭萬載耶!」(晉書·桓溫傳)
「昭示來世,垂芳後昆。」(漢·、蔡邕)
至於姓氐劉氐,有陝西劉氏、河南劉氏之分,但皆源出於中國老祖先,劉姓約占漢族人口百分之五點四,超過6000萬,是中國第四大姓。最重要的是中國官員劉少奇、劉伯承、劉華山、、、皆姓劉,難道因姓劉而有堂號傳呈,深恐太中國化怕被統戰,也要將劉姓老祖宗牌位丢掉?!
「嚴重的意識型態,是扭曲人類認知的最大因素之一。」,因意識型態而扭曲基本的文化認知,豈不叫人拍案驚奇。
「嚴重的意識型態,是扭曲人類認知的最大因素之一。」,因意識型態而扭曲基本的文化認知,豈不叫人拍案驚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