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福報 文、圖/黃聰哲 |2020.07.23
花語,是以花的神形,透過所代表的文化精神,融入人類內心的情感,而訴諸文字表達出來。如紅玫瑰代表「愛情」,而九十九朵紅玫瑰代表「愛情久久」,將花朵數取諧音,是君子與淑女間的浪漫。花語最早起源於希臘,十九世紀始興起於法國,流行於英美。
「比興」,是中國古典詩歌創作所採用的表現手法,「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興」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吟詠之辭,俾便於描寫和反映現實,以動植物作比興,有文獻記載應始於遠古的《詩經》。「花之君子」,花是草木花的總稱,而君子是理想人格道德的通稱,兩者本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而文人將花的神形透過內心感受,比興成君子的人格特色而傳頌後世。
儒家理想人格分三級,即聖人、仁者及君子,其內涵及條件,各有其旨意,然亦有互通之處。綜觀《論語》,君子作狹義而言,依序次於聖人及仁者,是理想人格第三級。就廣義而言,君子則是理想人格的通稱,統攝聖人及仁者的內涵。就次數而言,《論語》提到君子就有四十章,且孔子自謙「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試想以夫子「仁且知」已為「既聖」,尚自道「我無能焉」,故以君子為孔子理想人格的代表名稱,應無庸置疑。文化傳承影響所及,君子就成後世儒者所追求的理想目標,進而將花中的君子神形拿來砥礪自己,不僅順理成章,而且蔚為風潮。
梅,神形在傲骨,窮冬萬木立枯死,唯獨寒梅獨自開,暗香浮動,方知梅花香味自苦寒來。「冰作骨,玉為容,常年鬢雲松」及「更無花態度,全是雪精神」(南宋.辛棄疾),梅花能傲雪耐寒,獨入清香,文人將此種孤高傲骨精神,比興成君子情操及自身的美德。又梅長於高山幽谷,竹籬茅舍,不受俗塵所染,此種清淨逍遙的意象,比喻成隱士君子。
蘭,神形在幽隱,「夫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譬猶賢者不逢時與鄙夫為偷(苟且)也。」(〈幽蘭操〉,引言)古曲是在感嘆芝蘭生於深林中,不因幽隱無人而不芳香,進而引喻君子修道立德,不因窮困而改節。屈原在楚辭《離騷》一書中,亦常以「蘭」與「蕙」,來表達自己的高節。空谷幽籣,芳華菲菲,花姿素雅,不與眾草合流,又不與百花競妍,所賦予的文化意象,與君子的品性人格相輝映,這是傳統文化所建構「君子蘭」意象。
竹,神形在直節,不在花,竹子經常不開花,偶或見開花,其花形如稻穗狀,色澤皆如枯草般,故竹美不在花而在莖,且開花後其母體將失去生命。「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詩經.衛風》)將淇水岸上綠竹長的柔美茂盛,積聚稠密,比興成君子的文釆道德,經切磋琢磨的如金如錫,如圭如璧,亮麗如星星。《詩經》將綠竹青青的意象特徵比興成君子,為後世所師法,進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路鋪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清.鄭板橋)竹剛直守節,被取喻君子遇難有節有度,寧直不屈。白居易一句「竹解虛心是我師」,又以謙虛意象,將「君子竹」提升到另一境界。
菊,神形在晚節,「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唐.杜甫)金秋時節,菊花傲霜而開,高潔韻逸,形質兼美,凌寒不凋,被文人人格化為「凌霜留晚節」,因此被譽為「君子菊」。屈原「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飲露是效行鳳凰非露水不飲,菊本高潔,餐秋菊落英,也是本於比興君子的意象。
荷,神形在不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北宋.周敦頤)荷花香淨柔軟,清正不染,人處紅塵易染,能如荷潔身自好,豈不君子乎?「梵天王坐蓮華上,是故諸佛隨世俗故,於寶華上結跏趺坐。」(《大智度論》卷八)佛經也說,蓮(荷)花有四德,一香、二淨、三柔軟、四可愛。蓮花不僅香淨柔軟,尚且清靜吉祥,它染淨二邊皆放下,能悅可眾心,當然就直通佛心,因此蓮花座就與佛結上不解之緣,又將蓮昇華到另一境界。
後記:
先後在人間福報、縱橫古今版投稿,【文化印象】
賞梅嘗梅兩相美及【大千世界】 花中諸君子的文化印象,對花似乎有感。
以微觀的角度,花自有其成、住、壞、空的過程,自成生命的紋痕,而且自成其道。有一則禪宗公案,有人問:「佛法傳至中國,到底傳來了什麼?」玄明大師便答:「璧邊有鼠」。是意謂道體無所不在的真諦,不拘泥於形式,如同一般人不容易喜歡的「老鼠」,也是存在道本體的邏輯。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宇宙間的奧秘,不過在一朵尋常的花中。莊子還說,道在矢溺。大小便中都可以有道,還有哪裡不可以有道呢?只要能入識進而入心,何不能「嘗一脬肉,而知一鑊之味」?
在從巨觀的角度看花花世界,從花開到花落,似乎在訴說自然界一種共生的道理,在演奏一齣生命的協奏曲。油桐花可雌雄同株或異株,但絕對是雌雄異花,而雄蕊在授粉後會整朵掉落,而雌蕊受粉之後子房會慢慢長大成熟為油桐子。被形容為四月雪,一朵朵繽紛掉落滿地的油桐花,竟然是雄花而不是雌花,完成生命任後,顯得有點悲壯。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落花是微觀,它的生命是終止了;化作春泥是巨觀,就能保護、滋養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羣體身上得以延續,體現出真正的生命價值,進而孕育出一個絢麗燦爛的春天!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花色審美與文化內涵相疊合,使人類對花花世界的認知更繽紛、更多元。野花多染塵,當然也可「不受塵埃半點侵」;梅花可「玉豔獨發凌清寒」,當然也可「更憐花蒂弱,不受歲寒移。」;花可植居「竹籬茅舍自甘心」,當然也可被供在王公府邸被獨賞;花可被喻為「高潔君子」,當然也可被比興成「裊娜美人」。
唯心所識,花被比興,往往激發出傳統的文化內涵,古今中外豈有異乎?
後記:
先後在人間福報、縱橫古今版投稿,【文化印象】
賞梅嘗梅兩相美及【大千世界】 花中諸君子的文化印象,對花似乎有感。
以微觀的角度,花自有其成、住、壞、空的過程,自成生命的紋痕,而且自成其道。有一則禪宗公案,有人問:「佛法傳至中國,到底傳來了什麼?」玄明大師便答:「璧邊有鼠」。是意謂道體無所不在的真諦,不拘泥於形式,如同一般人不容易喜歡的「老鼠」,也是存在道本體的邏輯。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宇宙間的奧秘,不過在一朵尋常的花中。莊子還說,道在矢溺。大小便中都可以有道,還有哪裡不可以有道呢?只要能入識進而入心,何不能「嘗一脬肉,而知一鑊之味」?
在從巨觀的角度看花花世界,從花開到花落,似乎在訴說自然界一種共生的道理,在演奏一齣生命的協奏曲。油桐花可雌雄同株或異株,但絕對是雌雄異花,而雄蕊在授粉後會整朵掉落,而雌蕊受粉之後子房會慢慢長大成熟為油桐子。被形容為四月雪,一朵朵繽紛掉落滿地的油桐花,竟然是雄花而不是雌花,完成生命任後,顯得有點悲壯。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落花是微觀,它的生命是終止了;化作春泥是巨觀,就能保護、滋養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羣體身上得以延續,體現出真正的生命價值,進而孕育出一個絢麗燦爛的春天!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花色審美與文化內涵相疊合,使人類對花花世界的認知更繽紛、更多元。野花多染塵,當然也可「不受塵埃半點侵」;梅花可「玉豔獨發凌清寒」,當然也可「更憐花蒂弱,不受歲寒移。」;花可植居「竹籬茅舍自甘心」,當然也可被供在王公府邸被獨賞;花可被喻為「高潔君子」,當然也可被比興成「裊娜美人」。
唯心所識,花被比興,往往激發出傳統的文化內涵,古今中外豈有異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