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9日 星期三

五月堂前萱草花為母開/祝福母親節快樂!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孝敬父母為核心的孝道文化,何以在這種文化背景沒有孕育出傳統的父親節與母親節?
        「孝,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說文〉就字形而言,孝字上面是一個略寫的「老」字,下面是「子」字,像是小子侍奉老人的樣子,所以說:「孝,善事父母者」。如何善事父母?孔子提出「無違」、「色難」及「父母唯其疾之憂」,總括來說就是要歸結於禮,故言「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是禮之本,也是文之本。何以孝如此重要?「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乾天慈愛,坤地恭順,而孝道是取法天地經義,以此順化天下;導之以禮,父慈子孝,示之以好惡,而民知所禁。所以中國傳統文化早已將孝融合到生活中,知道慈恩難報。民初西風東漸,在中西文化交流下,父親與母親感恩的節日就很容易滋長,惟在商業包裝下,「善事父母」的日常,似乎更凸顯傳統「百善孝為先」的可貴。
        遠在康乃馨被世界公認為「母親花」之前,中國人早就有屬於自己的「母親花」了,古時候叫做萱草、諼(音義均同萱)草和忘憂草的金針花,萱草花是中國古代用來懷念慈母的花朵。
        「焉得諼(萱)草?言樹之背。」〈詩經、衛風、伯兮〉此詩本在描寫婦人因夫君久從征役,相思之苦,而首如飛蓬,不免喟嘆何處可得萱草,我要把它種在北堂(是古時主婦的住所),或許食之可忘憂,然思君之憂豈易解,寧可因思君而頭痛,甚至思成心病也願意。
        母親懷胎十月對子女的照護無微不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詩經、小雅、蓼莪)父親生下我,母親養育我、撫育我養活我,餵大我覆育我,反復顧視著我,連進進出出都抱著我,有娘親的孩子還真是個寶,不禁讓天下孝子喟嘆「母氏劬勞」(詩經、邶風、凱風)。孟郊的一首「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也是「母氏劬勞」的情愫所激發出來,而成為千古絕唱。
        慈母的撫育子女,子女成長了,外出打拚成遊子行天涯,慈母也勞悴得白髮蕭蕭,老態龍鍾了,這時天下慈母又落下個心病「慈母倚門望兒歸」。因此古時候當遊子要遠行時,都會在母親住處「北堂」種上萱草,希望母親減輕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北堂萱草花就由思夫轉而與想子聯結。「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元、王冕、墨萱圖)意思是燦燦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風吹著萱草花蕊,搖擺著是為了誰吐露著芬芳?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遊子內心是如此的酸苦啊!對雙親的奉養日日都在疏遠,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抬頭看著一片雲林,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娘親直叫人慚愧。
        萱草花別名叫忘憂草、療愁,與母親思夫想子的情誼聯結,象徵東方女性溫柔、內斂、堅忍、犧牲奉獻的精神,在恬淡中散發出母愛的光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