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3日 星期三

禮義廉恥探源辨柝

       

    民進党党籍從政人员說:「禮義廉恥不是優良傳統、是威權復辟」,蘇揆面對質詢「何謂四維八德?」傲慢輕率回答:「四尾!土龍、土蝨!」「桃園有八德啦!」。


    「禮義廉恥」是人類基本價值觀,具有普遍性、共同性的道德哲學。試問小英可以不知恥?蘇揆可以不守廉?國防部所屬官兵可以不行義以衛社稷?教育部可以不執禮施教?試想,一家不知「禮義廉恥」門風敗壞,何以家為?一政党不知「禮義廉恥」派系鬥爭,全党上下交相賊,黨字尚黑,何以為民?一國不知「禮義廉恥」,管子言:「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誠哉斯言!反之,全民皆受此優良傳統文化洗禮,在民主制度下领導階層皆選舉產生,何來威權復辟?小英已將党政大權在握,獨裁專断,民進党尚恐威權復辟,是政治操作耶?亦或是被迫妄想症起乩作祟耶?「四維」本不分藍綠,民進党反蔣、仇蔣,總不該把人倫道德基本核心價值,也一併掃入政党惡性鬥争的醜陋深淵。


    「禮義廉恥」是儒家優良傳統道德文化,是孔子思想重要德目。管子一書在中國政治思想被列為法家類,然總覽管子一書,管子是以黃老道家之道為基礎,以道融匯諸家理論,故留有儒家義理的論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反成典故之出處。1934年蔣介石在南昌提出「新生活」運動,圖以「禮義廉恥」達到「四維既張,國乃復興」的目的。2020年雲林縣張麗善縣長本著「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理念,從校園倉庫中,找回「禮義廉恥」,並訂為雲林教育的品德年。


一、儒家「禮義廉恥」柝義:

1、禮者履也:《禮記、曲禮上》曰:「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儒家禮的文化,大致在遵禮及節制的主軸上發展,故孔子以「約之以禮,克己復禮」,以發揮節制的作用。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齊之以禮的目的,就是要以禮來節制行為,使行為不逾矩。

2、義者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釋名)義是合宜的事情,見義就要付諸行動,故孔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為政)義屬正道、正理,當在得失、貧富、貴賤中應有所取捨,故孔子曰:「見利思義,見危授命。」(憲問)

3、廉者清儉也:孔子在堯曰篇,所謂五美,其中之一就是「欲而不貪」,在八佾篇亦曰:「禮,與齊奢也,寧儉。」寧儉不貪是廉之內修。若遇到貧賤與富貴決擇,孔子力言:「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里仁篇富貴貧賤取捨之道全在於倡廉、學廉、守廉。

4、恥者知辱也: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公冶長)孔子對言過其行,或「邦無道,穀,恥也。」(憲問)甚至「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子路)羞恥心是做人的底線,是道德自律的基礎,以恥為內修,不辱使命,是為士的基本條件。 

二、管子「禮義廉恥」柝義:

    管子雖為法家,但在牧民篇首論以「四維」德化教育為治民經國大要,「禮義廉恥」其重要性管子曰:「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四維不張可導致國家傾危覆滅,反之以四維「禮義廉恥」德育教化人民,可收移風易俗的功效,因為「禮不踰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踰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軸;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將禮義廉恥精義及利害得失分柝透澈精闢,流傳為後世以德育治國基要典範。

1、禮不踰節:管子、心術篇曰:「登降揖讓,貴賤有等,親疏之體,謂之禮。」這屬於狹義 的禮,管子、五輔曰:「上下有義,貴賤有分,長幼有等貧富有度,凡此八者,禮之經也。」    是屬於廣義的禮。綜觀管子對禮的論述內容及目的,皆不出儒家禮文化的主軸論述。

2、義不自進:管子主張:「君臣父子人間之事謂之義。」(術上)綜觀管子五輔篇所倡言「義有七體」的內容,或許內容有些出入,但整體義理與儒家相去不遠。

3、廉不蔽惡:管子主張:「廉不蔽惡,則行自全。」(牧民)有廉,就不會掩飾過錯;不掩飾過錯,行為就自然端正。

4、恥不從枉:管子主張:「恥不從枉,不從枉,則邪事不生。」(牧民)有恥,就不會趨從壞人;不趨從壞人,邪亂的事情也就不會發生了。


三、「新生活」運動「禮義廉恥」柝義:四維是古今立國之常經,依時空之變化,自各演譯其新義,使傳統文化得以傳承,以古今用,先總統蔣中正以四維八德為運動主軸。

1、禮者理也:是規規矩矩的態度。以規矩態度慎守天然定律、社會規律、國家紀律。

2、義者宜也:是正正當當的行為。知其不正而不行,知其正而勇於行。

3、廉者明也:是清清白白的辨別。清白方正,辨別是非善惡,取捨分明

4、恥者知也:是切切實實的覺悟。洞澈覺其可恥之處,悟行湔雪其惡,力圖上進。

  

四、高雄市家長協會「禮義廉恥」柝義:家長代表強調,以這些內在修養呼應12年國教課綱「自發、互動、共好」精神,與威權教條或箝制思想無關。依據現代道德教育需求,提出「禮義廉恥3.0版」。

1、禮是尊重互敬。

2、義是誠信共好。

3、廉是得所應得。

4、恥是自省覺悟。


    管子曰:「凡牧民者,使士無邪行,女無淫事。士無邪行,教也。女無淫事,訓也。教訓成俗,而刑罰省,數也。」(修權)四維欲落實成社會風氣,非借教訓方可成俗,此觀點和孔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陽貨)似乎相互輝應。以「禮義廉恥」設教,自國中小推行教化,結合家庭教育,自幼從日常生活潛移默化,進而蔚為社會風氣。


    禮義廉恥是中國文化精髓,在傳承過程中難免會有逆流,然經過衍義思辨,由於包容彰顯其温度及厚度,反能成其大,歷久而彌新。「禮義廉恥」是維繫社會秩序精神資糧,四維不張而國家杜會欲長治久安,鑑史古今中外未之有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