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鷗在台灣本島較為少見,據聞在基隆外海的一百哩處,有三座島嶼花瓶嶼、棉花嶼和彭佳嶼,有其身影。海鷗的科別,屬於鳥綱、鷗科、鷗屬、海鷗種。因其種類多達40餘種,現僅就在美西、加拿大、北歐、土耳其旅遊觀察所得敘述。
所觀察到的海鷗除在丹麥「維格蘭雕塑公園(Vigelansparken)」是在公園之外,其餘皆是因塔遊輪在港灣所巧遇,甚至在航船的航線上就有海鷗尾隨跟踪,掠食遊客所丟給的食物。以食物追蹤動物的法則,可知在海邊、海港有盛產魚蝦、蟹、貝,或因船上人們拋棄的殘羹剩飯,誘引成群的海鷗低空飛翔、漂浮在水面上,游泳,覓食。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加拿大搭乘BC渡輪前往維多利亞,在渡輪上以左手拿洋芋片誘引,海鷗很溫和翩然而降,欲啄食手中的洋芋片,右手即以傻瓜數位相機攝得的照片,得以近身觀察海鷗的外觀。誠如杜甫的詩所言:「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鳥類的喙和腿的顏色及翅型是分類的根據,海鷗的喙堅硬,略呈鉤狀,有些種還具一些色斑。身體粗壯,上面蒼灰,下面雪白。眼綠赤色,腳前三趾有蹼,展翼約百餘cm,其翼成鳥大多為灰或白色,頭部有各異的斑點。在加拿大及土耳其所觀察的海鷗因正值春季,尚可看到其頭部出現條紋或不清晰的斑點。海鷗的視力敏銳,捕食魚類時,常從高處急轉,突入水中啄食。在伊士坦堡的遊船上,遊客向空中拋擲食物,海鷗亦能準確啄食。
美西惡魔島四週點綴著海鷗飛翔,確也顯得祥和許多。
海鷗直腸粗短且無膀胱,而以泄殖腔排泄,不貯尿糞,一有尿糞就排出體外,導至精美的戶外雕塑品流滿海鷗的尿糞。
偉大的雕塑家 維格蘭〈GUSTAV VIGELAND 1869-1943〉的頭上所停的是小型黑頭鷗。
海鷗在中國出現極早,約在西元前1000年前,據典籍記載「鳧鷖在涇」〈詩經〉傳注:「鷖,鷗也」埤雅注曰:「鳧好沒、鷖好浮,故鷖一名漚.今字從鳥,後人加之也」可見在西周初期就有海鷗出現在中國的水域。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列子黃帝篇:「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漚字通鷗。因此古人對鷗鳥的自然生態,自有其觀察心得,玆分述如下:
一、海鷗是候鳥,而且是信鳥:禽經:「鷗,信鳥也」。 南越志:「海鷗,在海中隨潮上下。常以三月風至,乃還洲嶼。頗知風雲,若群飛至岸必風,渡海者以此為候。」南越是當今兩廣,如果是冬天會飛到岸邊渡冬,到了三月春天就飛回江中沙洲,以現代生態觀察技術,它可飛的更遠渡冬。海鷗的骨骼是空心管狀的,沒有骨髓而充滿空氣。這不僅便於飛行,又很像氣壓表,能及時地預知天氣變化,所以如果海鷗貼近海面飛行,那麼未來的天氣將是晴好的;如果它們沿著海邊徘徊,那麼天氣將會逐漸變壞。所以說:「頗知風雲,若群飛至岸必風」,以現代的生態知識說明了古人的觀察。
二、海鷗群飛鳴噪: 禽經注:「鷗,群鳴喈喈。」海鷗是一種群聚性的飛禽,不僅覓食會聚集一起,而且「喈喈」的叫聲彼此呼應,還會在人跡罕至海中島嶼群棲營巢,甚至繁殖後代。
三、海鷗形白、長喙、腳長、翼也長:李時珍撰本草綱目敘述曰:「鷗,形色如白鴿,長喙,長腳。飛耀日。」禽經注:「鷗,隨潮往來,迎浪蔽日,謂之信鷗。」這是古人對海鷗的生態觀察,其雙翼展開約為106-125厘米,展翼群飛在一起,非常壯觀,所以形容其「蔽日」。
四、海鷗個性溫和,易與人接觸:「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列子/黃帝篇〉。「朝夕海鷗馴」〈唐 · 王昌齡 〉崔道融詩:「白鷗波上棲,見人懶飛起。」杜甫詩「風蝶勸依槳,春鷗懶避船。」歷代詩人對海鷗的評價,皆認為海鷗個性溫馴,易與人接觸,人鳥和平相處,唐 · 權德輿 甚至興起「莫遣海鷗驚」的詩句。
五、海鷗性情聰明知機:這種生態特性觀察是源起列子,「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故曰,至言去言,至為無為。齊智之所知,則淺矣。」〈列子/黃帝篇〉列子認為人要取鷗鳥的行為,鷗鳥有「知機」的巧智,故群飛而不下。列子這種「知機」的海鷗生態觀察,影響到歷代詩人,如唐 · 王維「海鷗何事更相疑」、「海鷗應是未忘機」、宋 · 陸游「海鷗與我兩忘機」、元 · 王冕「忘機狎海鷗」,甚至宋 · 黃庭堅有「 閱人如海鷗」 的感懷。
海鷗姿態美好,叫人喜愛,其身體下部的羽毛雪白晶瑩,其最大的天敵仍是人類,曾因為女士因愛其羽毛潔白作為裝飾,而遭到大量獵殺。其卵因美味,含有豊富的蛋白質,而遭到竊取,所幸有些國家己將其列為二級的保護動物,得以受到大量的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