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歲甲辰年,甲木為青、辰為龍,因此又稱為「青龍年」。龍是祥瑞神物,有不少人計劃生個龍寶寶,祈願子女成龍成鳳。整體社會也充滿歡愉慶賀的氛圍,有關龍圖、吉聯已充斥商街,然在台商圈卻擔心「黑兔走入青龍穴(年),欲盡不盡不可說。」(推背圖、讖詩)質言之,去年黑兔年兩岸局勢動盪會否沿續到今年。讖詩不可盡信,然就現況觀察並沒有樂觀的趨勢,終究經商最敏感那條神經就是政經局勢不穩。
龍,甲骨文像一條張著大口,蜷縮著身體的巨蟒,而冠首,是象形字。然龍為傳說中神秘的生物,應無形可描摹,對不存在的事物,似乎是先民依據傳說想像出來的文字。其字本義,龍是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有鬚、能潛能飛、能興雲作雨的神祕動物。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乾、彖傳),天地萬物之創始,宇宙運行變化,皆本乎天,自有其天道法則,故乾取象於天。「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彖傳)天道運行適用不同的時空環境,遵循由始到終的發展程序,表現出不同的方式。爻象動乎內,乾六爻取象於龍, 是指潛龍、見龍、惕龍、疑龍、飛龍、亢龍。好比駕御著六條巨龍自由翱翔,以應合天道的運行。將六龍的潛升融入人文觀點,人之機遇升降無常,隨時機變化而運用。處卑則乘潛龍,出則乘飛龍,然飛龍恐不知盈不可久,而成亢龍,德行修為最關鍵便在於「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乾、九三)的處世態度。從「統天」到「御天」的論述,可體認到「統天者,乾元之用;御天者,聖人之用。」(萬年淳、易拇)的道理。龍經過周易的取象詮釋,將其推升到另一種文化高度。
龍年春吉聯大部份以龍為主題發揮,中國大陸春晚以「龘」字為主視覺,是個組合字。「玉篇」注云:「音沓。龍行龘龘也。」形容群龍騰飛的樣子,「龍行龘龘,欣欣家國」是其慶賀新年主題,以簡體字為主的國家,選擇如此生僻的繁體字,似乎有點反差。蔡英文總統是以「萬物興龍」為慶賀主題,以龍為隆的諧音,祝國運昌隆。馬前總統則提筆書寫春聯:「塵袪滋意送黑兔,瑞澤霑和迎青龍。」在聲韻上似乎採寬對的格局,餘皆合對仗,意謂以除去紛擾、袖塵送舊歲,霑潤祥瑞迎新年。其它各縣市大部份從國台語玩諧音梗,如桃園市「龍(攏總)來桃(討)喜」,新北市「吉龍舞春(錢攏有餘)、龍舞春吉、春吉龍舞」國台語諧音梗混用,有如繞口令。唉!春吉聯本是傳統特有的文學形式,「龍的傳人」似乎將龍文化玩浮淺了。
龍能通天,可以徵瑞,也可以兆禍,故龍有祥龍與惡龍之別。祥龍可嘉惠黎民萬物,惡龍可塗炭生民,故傳說中有羅漢降龍。小英從「我們都是英派」開始,進而民進黨一黨獨大,在國會輾壓式護航下,獨攬五院大權,連獨立機構亦不放手,形成「聖意獨裁」的民選皇帝,對人民實施「一條龍」的統治。「飛龍在天」,在台灣上空盤旋是祥龍乎?亦或是惡龍乎?有否羅漢可降服制衡這條權力怪獸。
養心如養龍,屈伸能從時,變化於無形,然龍德乾健中正,經過歷史的演進,龍的意象融入社會活動,因而積澱出中華民族的龍文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