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1日 星期五

易經原流與發展 二之三


2、洪範稽疑中所談的卜筮
在商朝有個大人物『箕子』,向西周武王所陳述的治國安民大法,我們發點時間來探討。箕子是商紂的諸父,商紂無道,箕子勸諫不聽,於是就披頭散髮佯裝狂顛為奴。尚書序云:「武王勝殷殺受,立武庚,以箕子歸,作洪範。」意思就是說,周武王打敗殷紂,拜訪箕子,討教有關治國安民的天道,箕子便回獻了『洪範』大法。柳詒徵云:「夏代有冶國大法九條,其文蓋甚簡約,流傳至於商室。商之太師箕子,獨得其說。周武王克殷,訪問箕子,箕子乃舉所傳者告之。是曰:『洪範九疇』,亦曰:『洪範九等』。」(見其著中國文化史)。從前述大禹謨的「官占」與『洪範九疇』中的洪範第七疇,稽疑的相似度似乎可呼應此種說法。
洪範第七疇,稽疑,就是遇到問題時稽考疑問。「擇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也就是說,在制度的設置上,首先送選擇設置一個卜人與筮人,然後將心中的問題告訴卜筮人去卜、去筮。「曰雨,曰霽,曰蒙,曰驛,曰克,曰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忒。」其象共有七種,前五種雨、霽、蒙、驛、克屬於龜卜的兆象,畧而不談。用蓍草占筮的有二種,『曰貞曰悔』,也就是說卦象有內卦外卦或上卦下卦。然後根據卦象的推演變化,以占卜吉凶與否。
「立時人作卜筮,三人占,則從二人之言。」設立知道卜筮的人,來主管卜筮的事。如果三人來占,以多數決,至少要聽從兩個人的說法。在此要特別說明「三人占」的涵意,是指用三人各用依不同的方法來占筮,竝非一件事用同一法占三次,與蒙卦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這是一人占筮的作法,在其內涵、方法、慎重性、遵天神的意旨上是有相當大的差異性的。因為到了周朝【周禮、春官宗伯】有規定:『大卜掌三兆、三易、三夢。』即三種卜法、三种筮法、三種夢占。【儀禮、士喪禮】鄭玄疏:「卜筮各三人。大卜掌三兆、三易。」據傳夏、商、周三代卜筮各異,三法並卜,從二人之言。至於在占筮方面有那三種筮法,即「三易」有云:「連山、歸藏、周易」者也。【禮記、曲禮曰:「卜筮不過三」注云:「求吉不過三」。又【禮記、曲禮】曰:「卜筮不相襲」注云:「卜不吉則又筮,筮不吉則又卜,是瀆龜筴也。」曲禮所說的規則,皆是在尊重占卜的慎重性及嚴肅性。周禮大卜,在王室,用三人三法來占筮,可彰顯其隆重及對占人、天帝的尊重。
【尚書、金縢】:「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為王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為功,為三壇同墠。」意思是講當時武王病了,周公祝告於大王、王季、文王:【尚書、金縢】:「乃卜三龜,一習吉。啟籥見書,乃并是吉。公曰:『體,王其罔害。』。」意思是說周公讀完冊文,於是占卜了三個龜版,通通是吉利的。再打開櫃子,核對占兆之書,也是吉利的。於是說,王將不會有什麼災害了。最近有學者認為周公是一位占人,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占筮的靈媒了。周易正義云:「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占人到此己經發展成為是個知識人,而且具有官方色彩,帝王從政的協助者。
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帝王如果遇到心中有大疑難問題,『朕志先定』首先在內心考慮一下,先確定問題然後與『卿士』官員商量一下,然後再跟『庶民』百姓商量一下,最後交給卜筮人士占卜一下,以資做為決策的依據。「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從、庶民從,是之謂大同;身其康彊,子孫其逢;吉。(参閱評詁表第一欄)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逆、庶民逆:吉。(参閱評詁表第二欄)卿士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庶民逆:吉。(参閱評詁表第三欄)庶民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卿士逆:吉。(参閱評詁表第四欄)汝則從、龜從、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內吉,作外凶。(参閱評詁表第五欄)龜筮共違於人:用靜,吉;用作,凶。(参閱評詁表第六欄)」我們將上面所述製表來討論,帝王對心中疑問,或對面臨的困惑來徵求各方的意見評詁,以便做為決策。首先介紹人員,帝王必須先確定心志形成問題,因為必須『朕志先定』,否則「帝心不定不占卜」。其次「卿士」應屬國家官員,兼具知識份子、政策決定獻策、及執行決策的角色。「庶民」應指據有反應民意的意見領袖。「占卜人」能地天通,瞭解百性需求,反應天帝的意見,此時的占卜人的地位重要性,實巳不能泛泛言之。其次,我們可以用「賽局理論」來評詁說明。第一欄是全利,有利於王室、政策執行者卿士、黎民百姓、竝達天人合一是謂「大同」,帝王得以身心康疆,子孫强盛,是大吉大利。第七欄是全害的,雖然朕志先定,餘皆說不宜,則凶,萬事不宜。第二到第六欄各有不同的意見,則要權衡利害,利者取其多,害者取其少,以趨吉避凶。其衡量的標準,除量的取捨之外,更要重視質的考量。在質的考量方面,表現出下列數點特色。第一、對庶民百姓的意見,不但有表達的出口,且也竝受到某種程度的重視。巳為日後「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觀念萌芽找出路。第二、對天神的重視,相對提高占筮人的地位:如龜卜從而占筮逆,對內施政吉(如祭祀、冠婚之數),對外佂戰則凶(蓋佂者凶事也,加諸卿士、庶民反對,可說神民皆反對故凶)。至於占卜皆逆,則靜守尚吉,强行己意則凶。,由此可體會到當時政治社會對天神的重視,而代表與天神對話的卜筮者,當然相對受到遵重,地位亦相對提高。至於卜者與筮者熟重,在文献上竝無資料可供評論。但到了周朝有周禮一書可供参考,則有較明確的文獻依据據再來討論。第三、卜龜與占筮皆代表神意,如果二者同表從或逆也許好談,但如果二者意見不同,如龜卜從占筮逆或龜卜逆占筮從,將如何評詁?首先『凡國之大事先筮後卜』(周禮),『當用卜者先筮之,即事漸也。于筮之凶,則止不卜。』(周禮鄭注)。其次亦可採取『筮短龜長』的說法,但這種說法都是日後演變出來的,在當時提出洪範的時期竝無文獻可資引論。然當時的作法採用較保守的決策,即『守靜』、『作內』,致於『作外』、『用作』則盡量避免。
附表一:
帝王、卿士、庶民、占卜意見評詁表
欄目
帝王
卿士
庶民
占龜
占筮
      
1
            
身其康彊,子孫其
逢;吉。
2

3

4

5
作內吉,作外凶

6
用靜吉,用作凶

7


朕志
先定








凶、不用
帝心不定不占卜
此欄純屬假設僅
方便討論用
說明:○代表從,X代表逆。依據【尚書、洪範】七、「稽疑」制表
附摘錄原文:
洪範七、稽疑: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從、庶民從,是之謂大同;身其康彊,子孫其逢;吉。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庶民逆:吉。庶民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卿士逆:吉。汝則從、龜從、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內吉,作外凶。龜筮共違於人:用靜,吉;用作,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