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1日 星期六

國土計畫法的冒進,影響小農生計。

     「財政為庶政之母」,財政是各種政務的基礎。因為有穩健的財政來源,方可推動公共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反觀混亂的財政,不僅會導致施政失衡,債留子孫,禍延百姓。雲林縣是農業大縣,財政特色是從農、魚、牧所產出的財稅收入並不優渥,然因從業人口眾多,需要照顧人民的支出相對就沉重。因此雲林縣留下巨額負債,張麗善縣長上任之後,整飭財政紀律,帶領各局處消彌預算赤字,更致力於信心赤字與績效赤字的降低。在短短的執政三年就減債六十八億,減債並沒有影響建設的負面循環,反形成財政支援建設、建設涵養財政的善性循環。

    「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禮記、大學)有土地才会會有財富,有財富才能供使用,這是古代農業社會的金科玉律。當今工商業社會,只要存在土地私有化,土地仍然被視為個人財產的一部份。在農業縣農地是農民生產的工具,農民無不視農地為命根子。自古凡有土地再分配或土地重劃、土地徵收,稍有不當就引發農民起義,歷史最早記錄的農民暴動可能是起於西周,跨越歷史兩千多年,幾乎歷朝歷代因土地政策違逆民意,所激發的民氣史不絕於書,故云:「是故民氣,杲乎如登於天,杳乎如入於淵。」(管子、內業)將農民逼急了,唯有「不作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拿起鋤頭起義革命。 

    「自己的糧安自己守」,即然要講究國家糧食安全,到底此責任屬誰?總不能全推給農業大縣雲林縣,卻不給權利、不給保障。甚而以國土計畫法粗暴畫定國土保育地區:分為農一,維護自然環境狀態,並禁止或限制其他使用。及農二,儘量維護自然環境狀態,允許有條件使用。如此專橫的作法,不僅令人感嘆今夕何夕?形成貧農世襲,不能分享社會進步所帶來的利益,昔日水田中央亭亭玉立的美少女,如今已變成老嫗尚需面向水田背朝天,一鋤頭一鋤頭地將孩子送北漂,因為心中「貧農」變「田僑仔」(台語)已成夢幻泡影,農村青年人出走,不知何時起農田中常出現外籍農工,其核心問題, 國家不能僅靠管制來守護農地,一定要配合資源投入,讓農民獲得安身立命的基礎。 

    「國土計畫法開宗明義是為了因應氣候變遷、確保國土安全,包含資源保護、產業均衡發展。」國土計畫的目標宏觀,理想高遠,但執政者手段機械化。當朝綠營新貴只知「高舉著崇高的理想就一直往前衝」,不知穩健改革。試想國土計畫要針對農地區畫,官員有否走出冷氣室觀察地貌因地層下陷影響農一的條件?有否直接走入農村與農民溝通?有否作過任何民調瞭解民意反應?若皆置若罔聞,官員恃權仗勢畫定,對農民財產影響有多深遠,導致農民生計日絀,其恐慌情形,幾遍於南北各縣市。

    國土計畫法不僅是農業問題,而且是政治問題。針對國土法,不僅藍營主政的縣市積極抗拒,連民進黨主政縣市的也消極觀望,甚而有十九位綠委集體開記者會喊話中央,國土法延緩上路。自家的立委及執政縣市亦乏支持的態度,實令人看的眼花撩亂無言以對。揆諸其因,這是政治問題,政治權力是來自於全民的付託,試想這些綠營擁有權位者,那位不是農民群眾一票票擁護出來的,如今掌大權竟然反噬農民的財產權益,是可忍,孰不可忍?天下豈有不護雛的母雞,張麗善身為農業大縣的縣長,為維護農民生計豈能沉默以對,因此力言國土計畫法,要配套周全,不能冒然上路,以免傷害縣內農民生計。

    「革言三就」(革卦、九三爻辭)改革之事,要經過多次討論,使意見一致,讓主客觀條件基本具備。反觀國土計畫法,連小英前朝農業部長陳吉仲亦指出,國土法配套措施尚未到位,應暫緩實施。反思如此改革是否冒進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