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0日 星期三
2019年1月29日 星期二
記得數饅頭的歲月
小時候住在鄉下,有部隊演習在村莊紮營夜宿,野戰炊事就搭在家附近,小朋友好奇當然趨前圍觀,伙伕班長每人分給一顆饅頭,事隔半個世紀仍然印象深刻。
高中的時候,有位空眷同學中午便當,是用特大號便當盒(當時是用來裝急救药品用),內裝兩顆山東大饅頭,外加一些辣椒炒花生小鱼乾,食量特大,個子挺高的,但身裁挺廋的,有個綽號叫「竹竿」。
往昔服兵役被戯稱「數饅頭的歲月」,没想到數著數著味蕾卻迷上饅頭的香味,印象最深刻是裝校伙伕班長的小饅頭,一颗兩口又香又Q,配上幾碟小菜,喝上一碗綠豆稀飯撒上一些細糖,那種早餐在舌尖上是定格的。
小饅頭的味道由懷念轉為追尋,從眷村菜小館一直深入眷區菜市埸,就是再也找不到那種懷念的味道。台式饅頭發酵過度且帶奌甜味,尤其發展出各種外加的口味,實在不合舌尖的要求。至於山東大饅頭雖具饅頭原鄉的香味又口感紮實,但唇齒間的Q感不足,與其苛求,不如懷念。
前些日子到日月潭及溪頭夜宿救國團,早餐的饅頭雖然大些,但那種麵香及Q軟的感覺,不就是舌尖念念不忘的味道,所幸有六颗裝的禮盒可買,總算可解饞。
心想長久之計,不如下厨自已試作:
材料:中筋麵粉、酵母、糖(建議不加糖,直接以鲜乳代替水及糖,可收淡淡乳香味,不喜歡乳香者可直接用水)、油(小量)、水。
製作要奌:
1、酵母量的拿捏及發酵時間多寡要掌控得當。
2、麵粉的醒、拍、擀、搓揉及甩麵團的力道控制會影響饅頭的Q感。
3、火候及時間的控制,尤其蒸熟後3-5分鐘不可掀鍋蓋,否則饅頭會皺巴巴的。
檢討:
1、麵香及饅頭的Q感,有達到舌尖的需求,但饅頭外相不佳,不夠光滑勻稱,不夠雪白,有進步的空間。
2、家庭用蒸籠,一次頂多十五顆。
2、家庭用蒸籠,一次頂多十五顆。
2019年1月27日 星期日
2019年1月25日 星期五
2019年1月24日 星期四
宗教「誡」與「戒 」之辨
問:(誡)字與(戒)字有差別乎?若然差別何在?
聖經採用~誡,如~十誡。
佛經則—律用~戒字,如~五戒,十戒,百戒。
答:
從字形看:
戒:會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兩隻手(即“廾”)。兩手持戈,表示戒備森嚴。本義:警戒,戒備)
誡:形聲。從言,戒聲。本義:告誡,警告。誡指警告,勸人警惕。
從字義看:
“戒”有多個義項:1、防備;警惕。2、戒除(多指不良嗜好)。3、指禁止做的事情。如“開戒”“殺戒”。4、佛教戒律,也指應當戒除之事。如“受戒”“清規戒律”。5、通誡。如通作誡。《易·繫辭》小懲而大誡。《前漢·賈誼傳》前車覆,後車誡。《儀禮
·士冠禮》主人戒賓。《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三保戒團眾。
“誡”只有一個字義:警告;勸告。
從以上“戒”與“誡”的字義項中可以看出,“戒”同“誡”。換句話說,“戒”也有“規勸”“警告”的意思,凡用“誡”處都可用“戒”。
從習慣用語看:
佛教多用戒,似乎語氣嚴肅;基督教多用誡,似乎調子軟軟。實則不然,從教義來分析,基督教用告誡如若有違反誡律,死後是要受審判的,所以其誡是通戒的,當有其嚴肅性;佛教用戒,似乎較嚴厲,如果有違戒律是要下十八層地獄,然而平時戒師循循善誘,其戒之前在教悔及修行,所以佛教的戒律是通過告誡、勸誡修行而來,故言“戒”同“誡”
,豈不融通。
2019年1月23日 星期三
2019年1月22日 星期二
民進党,放過中正紀念堂吧!
曾經旅遊巴黎参觀凡爾賽宮,被那窮極奢侈的陳設所震懾,它是以強烈的政治手段在君主專制下的產物,曾經多次被民眾多次洗掠,路易十六以及皇后瑪麗安東妮被公開處決,但法國還是將其保留下來,典藏暴君的遺物提供参觀,經歷史的洗練,每年為法國賺進難以計數的觀光財,這就是民主、包容、智慧、遠見。
日前到嘉義大埔情人公園旅遊,看矗立在一旁的蔣公遺像己年久失修,因無人抄作會去注意的人實在不多。
曾經多次到中正紀念堂参觀過,中式的建築物有若北京的天壇,具有東方建築美感,如果將雄偉的蔣公銅像及儀隊等原素移除,那就没参觀價值。但因受到太多政治情感投射及抄作,反而引發高度爭議,功過不論,民主、包容、智慧、遠見全無,那可是台北市第二大觀光財,故宫是全國第一觀光財,但全與「反中」政治議题有關,民進党可否放下意識形態不要再玩弄撕裂民族情感,不要一面喊賺觀光財,一面又要反中正紀念堂及故宮。
日前到嘉義大埔情人公園旅遊,看矗立在一旁的蔣公遺像己年久失修,因無人抄作會去注意的人實在不多。
曾經多次到中正紀念堂参觀過,中式的建築物有若北京的天壇,具有東方建築美感,如果將雄偉的蔣公銅像及儀隊等原素移除,那就没参觀價值。但因受到太多政治情感投射及抄作,反而引發高度爭議,功過不論,民主、包容、智慧、遠見全無,那可是台北市第二大觀光財,故宫是全國第一觀光財,但全與「反中」政治議题有關,民進党可否放下意識形態不要再玩弄撕裂民族情感,不要一面喊賺觀光財,一面又要反中正紀念堂及故宮。